有机硒的HPLC-ICP/MS定量分析技术及产品开发应用
成果概况
| 成果类别: | 应用技术 | 体现形式: | 新产品 | 课题来源: | 自选课题 |
| 起止时间: | 2007.07 至2013.02 | 研究形式: | 独立研究 | 所处阶段: | 初期阶段 |
| 成果属性: | 国外引进消化吸收创新 |
成果简介
项目名称:有机硒的HPLC-ICPMS定量分析技术及产品开发应用
一、立项背景
1、有机硒及其分析技术的重大社会意义
目前癌症、心血管疾病、不育症等疾病高发,人们对硒的防癌机理等研究的一系列重大发现,天然富硒产品已逐渐成为行业新热点,21世纪被称为硒资源的时代。
硒的食用阈值很窄,浓度较低达不到预期效果,盲目过量食用会造成中毒现象,硒的活性和功能更主要取决于硒的形态,因此建立硒形态的定量分析技术具有重大意义。
2、现有硒分析技术、富硒产品的问题
(1)无统一的国家标准,只有湖北省发布的富有机硒食品包含硒量要求等少数地方标准,缺乏规范和指导,造成硒市场存在较多乱象、管理缺失,给消费者带来不信任。
(2)生物样本中硒的痕量浓度和化学形态易发生变化等特点及复杂的样品前处理给硒形态的定量分析带来极大困难。M. Quijano等报道两步酶解法硒的回收率仅为30%。
(3)目前国内市面上富硒玉米、富硒小麦、富硒茶、富硒天麻等初级产品对硒的总量及形态均无明确说明。另外,包括硒酵母、富硒蘑菇等硒产品的主要形态为硒代蛋氨酸。
二、主要技术指标
1、建立了以0.1mol/LHCl为提取介质,辅助超声处理的HPLC-ICP-MS定量分析方法,方法学验证良好,硒回收率达102.5%,说明该方法准确可靠、简便易行。为建立规范化的行业标准奠定基础。
2、采用添加营养盐的水培方法胁迫大蒜富硒,制备富硒蒜苗,硒浓度为富集前2066倍,有机硒占84%以上,甲基硒代半胱氨酸占64%。研究发现,硒通过体内代谢产物(特别是甲基化硒化物)抑制癌细胞生长,起到抗癌作用。甲基硒代半胱氨酸据报道为抗癌活性前体,相对硒代蛋氨酸,能更有效抑制乳腺癌的发生和发展,在大鼠组织累积硒低于硒代蛋氨酸,可避免组织累积过量硒而中毒。
三、应用推广情况
该技术已成功被各食药中心应用于有机硒的分析检测中,方法学验证各项指标良好,被专家评价为国内领先水平。有待于进一步完善上升至行业标准。该项目有机硒产品已在企业获得较好的推广应用,在同类产品中,产品品质和附加值显著提升,同时引导人们科学、合理使用产品。该项目经济效益显著,整体达到了2亿余元,在药品、保健食品、化妆品等市场前景广阔。
四、授权专利情况
本项目获得国家发明专利一项,一种富硒洋葱及其制备方法,专利号:201210583235.9。
五、发表论文
共发表相关论文7篇,其中1篇为SCI收录杂志,1篇被CSCD收录,1篇被引用8次。
1、Zhong Na, Zhong Li, Luan Chengzhang, Li Xinrong. Speciation of Selenium in Enriched Garlic Sprouts by High-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Coupled with Inductively Coupled Plasma Mass Spectrometry. Analytical Letter. 2015, 48:180-187.
2、仲娜,李新荣。高效液相色谱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分析几种富硒产品的硒总量与形态。分析科学学报. 2013, 29(3):435- 439.
3、仲娜、王小如、杨黄浩等。高效液相色谱与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联用技术用于胁迫富硒海带硒形态研究。高等学校化学学报。2008, 29(1):77-80.
4、陈登云,仲娜。HPLC-ICP-MS联机分析中的化合物结构无关校正的现象及应用。质谱学报。2006,(27):44-45.
5、仲娜。有机硒的研究进展。中国药事杂志。2007,21(4):268-271.
6、庞静,仲娜。微波消解-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同时测定枸杞中19种元素。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08, 18(5):837- 838。
7、荆淼,于振花,仲娜。应用HPLC-ICP-MS技术分析Se的不同形态方法初探。2006年世界华人质谱研讨会暨中国质谱学会第八届全国学术交流会论文集。
该项目获得2014年山东省药学会科技进步二等奖。
应用前景
| 主要应用行业: | 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 | 知识产权形式: | 专利 |
| 应用状态: | 产业化应用 | 拟转化方式: |
单位概况
| 完成单位: | 青岛市食品药品检验研究院 | ||||
| 单位地址: | 山东省青岛市市南区隆德路7号 | ||||
| 单位电话: | 0532-85782365;85732001 |
联系方式
| 联系人: | 李新荣 | 联系人电话: | 0532-85732066 | 联系人Email: | lixinr@qingdao.gov.cn |
微信公众号
服务热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