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粉预热不仅可以提高煤粉的初始温度,降低焦比,减少分解时吸收的热量,有利于风口前理论燃烧温度的提高,同时可以更好的利用废热,实现了余热的利用。我公司长期以来使用的原煤基本上就是烟煤和低挥发煤两种,其中烟煤控制成分控制标准:S≤0.45%,灰分≤8.5%,28%≤挥发份≤38%;低挥发煤控制成分控制标准:S≤0.7%,灰分≤12%,挥发份≤12%,其存在问题:一是目前许多钢厂都在研究放宽煤粉粒度-200目的累计占比,而德龙炼铁厂目前煤粉-200目累计占比为72%以上,而煤粉-200目累计占比越高,所消耗的磨煤功越高,最终影响喷吹的经济性。二是德龙炼铁厂中速磨选粉机仍然是动态选粉机,不仅消耗电能,同时由于细颗粒煤粉容易进入动叶轴承箱,导致润滑失效,烧坏轴承。三是德龙炼铁厂煤粉是不经预热直接喷入高炉的,由于煤粉在风口前燃烧需要先吸收热量分解,才能燃烧,因此会降低风口前理论燃烧温度。针对以上问题,项目组开始了积极的研究和探索,大胆实践,通过自行设计、研究出煤粉节能和煤粉预热,重点有球腕密封、分离器静态化,烟道预热三项关键核心技术,形成的各项工艺技术方案已经纳入工艺技术规程中.
 
    球腕密封改造。磨机中装置的弊端在于制粉过程中,磨辊碾压在磨盘上的原煤时,煤块会引起磨辊震动,冷却磨辊的关节轴承会上下活动,在活动过程中会造成气体介质大量泄漏,导致磨辊轴端密封风量和风压减小,降低磨辊轴承的密封和冷却效果,并且造成密封气体的大量浪费,因此对该部位进行了升级改造,从而节约了大量的氮气,吨煤节约氮气量为1.52m3。动态分离器静态化。动态分离器是有静叶片,电动机,滚柱轴承箱,空心轴、法兰盘和动叶片等组成。动态分离器的在整个制粉过程中需要动叶一直处于运转状态,要靠消耗电能来完成动叶的旋转,为此我们通过一系列的设计和改造,在满足煤粉粒度-200目累计占比的同时,将动态分离器变成静态分离器,实现了电能的节约。通过放宽煤粉粒度和动态分离器的改造,吨煤节约电能14.92 kWh。煤粉喷吹主管道埋入热风炉烟道中预热。通过对煤粉主管道进行改造和设计,直接埋入高炉热风炉烟道中,通过废烟气和煤粉主管道的接触进行预热,不仅提高了煤粉本身的初始温度,从而提高其燃烧率,同时因其在热风炉烟道内和废烟气进行换热,还吸收了部分余热,减少了废热的损失,也取得了一定的经济价值。
    本成果涉及冶金工程的传质传热理论范畴,在放宽煤粉和利用余热对煤粉预热的过程中需要解决选粉机动态改为静态是设计,同时在煤粉累计占比-200目从72%降低到60%的煤粉的配比搭配,确保煤粉的燃烧率。而在通过热风炉烟道预热煤粉主管道的传热方式的设计,不仅查阅相关的资料,诸如《传热学基础手册》和《换热器设计手册》等来设计管道的换热面积和换热方式,还要设计活动套管的模式来吸收膨胀,克服管道的挠度,同时还要研究煤粉在各种配比下,因挥发分不同的闪点,在保证安全、提高煤粉初始温度、提高置换比和节能方面以便达到预期的目的。通过近半年的工业实验,煤粉的粒度和预热温度实现了大幅的改变,不仅提高了风口前理论燃烧温度,还提高了煤粉的利用率,减少了废热的排放,增加了高炉的稳定性,为后续工序提供了优质铁水。
    2017年10月到2018年4月12日,巩固期消耗煤粉160144.54吨,吨煤平均电耗为14.51kWh,吨煤节约用电为14.92kWh,按每1kWh电费为0.53元计算,节约用电费为126.64万元。吨煤平均氮气消耗为36.97m3,吨煤节约用电为1.52m3,按每1 m3氮气费为0.1元计算,节约用氮气消耗费为2.43万元。吨煤平均氮气消耗为172.66 m3,吨煤节约煤气用量为56.54m3,按每1 m3氮气费为0.08元计算,节约用煤气消耗费为72.44万元。焦比降低了2公斤,按照每吨焦炭价格1000元计算,节约焦炭费用为217.76万元。按照焦炭热值36380-31400kJ/kg,煤粉升高60℃,每小时喷吹煤量为23吨(包含载气量合计为26906.38公斤),可以计算出每天煤粉吸收的余热折合到焦炭的量54.6公斤/小时,巩固期时间为6个月,安全每个月时间为30天计算,可以计算出节约焦炭成本为23.59万元,共计节约费用442.85万元。
    德龙与北京科技大学、华北理工大学、河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等进行校企合作,培养了一大批技术骨干力量;多次派技术人员到邯钢、太钢、国丰等大型钢铁企业对标学习,为德龙的技术研发工作开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时,近几年德龙加大技术人员的引进、培养力度,建立健全了各项技术人员管理制度,如《人才引进培养实施办法》、《专业技术职务人员管理及考核办法》、《技术创新管理激励制度》、《新产品试制管理办法》、《专利管理办法》、《科技论文发表管理办法》等人才激励和科技研发奖励制度,对技术好或有突出贡献的科技创新人员进行奖励,2017年累计发放奖金500多万元。课题组成员由技术专业水平丰富的各级技术人员组成,是目标一致、工作同力的技术团队,为企业技术创新、产品开发、基础研究等方面做贡献。该课题项目在王晓光的带领下,对多项课题项目进行深入研究,2015-2017年多项课题研究对高炉生产起到关键性作用。同时对该课题深入研究,截至目前已获得2项实用新型专利,分别为《一种原煤仓防悬料自动排堵装置》和《一种节能型中速磨煤机磨辊密封风管装置》。
    德龙煤粉的节能和余热利用技术的研究关键点在于对煤粉粒度-200目累计占比放宽后,煤粉燃烧率的控制;选粉机动叶静态化后煤粉粒度-200累计占比符合高炉喷吹煤粉的需求,防止堵枪;高炉喷煤主管道预热时的设计和测算,通过以上技术的优化和组合,实现煤粉的高效利用和节能减排,同时也做到了废热的回收。在喷吹煤种中,烟煤占比在40%以上时,煤粉粒度-200目累计占比72%可以放宽至60%,实现高炉稳定高效的喷吹。通过对选粉机动态分离器进行改造,实现了煤粉-200目累计占比可以实现72%以上的目标。通过热风炉烟道将煤粉预热温度范围在40-70℃,可以确保在安全喷吹的前提下,提高煤粉燃烧率、优化铁前指标和降低铁前成本。经过和相关领域及同行业的兄弟单位进行对标学习,德龙放宽煤粉粒度-200目占比累计60%喷吹是目前行业最优指标,且通过自身一系列的研究和设计改造,我们对磨辊冷却风管的改造是我公司的专利技术,动态分离器改成静态分离器也是目前独创的技术,同时利用热风炉烟道废气温度预热煤粉技术,将煤粉从53℃成功预热到100℃,且通过查新可知是目前国际领先。
    12、利润级:开始盈利且利润超过总投入的10%
 
    德龙高炉喷吹煤粉系统优化和改造过程中,提炼出多项关键技术,与钢铁领域同行业兄弟单位进行对标学习,德龙同类型高炉铁水产量及各项经济技术指标在目前邯邢地区处于领先水平。该项目实施后,通过一系列的设计和改造,在满足煤粉粒度-200目累计占比的同时,将动态分离器变成静态分离器,实现了电能的节约。通过放宽煤粉粒度和动态分离器的改造,吨煤节约电能14.92 kWh;磨机中“球腕密封”装置的弊端在于上下活动时的活动量会造成气体介质大量泄漏,导致磨辊轴端密封风量和风压减小,降低磨辊轴承的密封和冷却效果,并且造成密封气体的大量浪费,因此对该部位进行了升级改造,获取了国家实用新型专利,从而节约了大量的氮气,吨煤节约氮气量为1.52m3;实际生产中煤气主要用来加热原煤,提高磨机磨室的内的温度,对煤粉进行烘干,确保煤粉水分的脱除,保证在输煤过程中煤粉的流动性,减少煤粉的沉降和堵枪,通过放宽煤粉粒度-200目累计占比,可以增加单位时间内的制粉量,从而吨煤节约煤气消耗量56.54m3,有效的降低了铁前成本。
    随着喷煤技术的不断提高,高炉喷吹烟煤比例不断增大,而且可以实现安全的混喷。烟煤相对无烟煤而言致密度较低,可磨性较高,并且由于烟煤的挥发分和水分比较高,在风口前受热后急剧挥发会产生爆裂,在原有粒度上会自行爆裂成更小粒度的颗粒,进而更容易燃烧;同时其价格也较无烟煤低,在成本上也占有一定的优势。所以基于以上的原因,在混喷时可以考虑把煤粉粒度适当的放宽,这样可以节约一定的电费,降低生产运营成本。                                      目前我公司喷吹煤粉粒度-200目比例一般都在72%以上,而业内很多钢厂对煤粉粒度和燃烧率以及煤粉粒度和制粉能耗都做了详细的研究,诸如湖南华菱湘潭钢铁有限公司和鞍山钢铁集团公司都做过相应的研究,通过煤粉粒度和燃烧率研究的结果表明:当煤粉粒度-200目占比70%以上时燃烧率增加缓慢。因此制粉粒度-200目比例越高,除了增加能耗以外,对煤粉燃烧率的提高贡献值越老越小。
    通过对煤粉主管道进行改造和设计,直接埋入高炉热风炉烟道中,通过废烟气和煤粉主管道的接触进行预热,不仅提高了煤粉本身的初始温度,从而提高其燃烧率,同时因其在热风炉烟道内废烟气和喷煤粉进行换热,还吸收了部分余热,减少了废热的损失,也取得了一定的经济价值。通过预热我公司炼铁可节约2-3 kg/t的综合焦比,同时每天可以回收热量相当于1310公斤焦炭的热值,有利于提高煤粉的燃烧率,提高煤粉的利用率,有效的降低了铁前成本。由于通过热风炉烟道废烟气预热煤粉,不仅回收了废热,同时为煤粉预热的设计和利用提供了一条新思路,为降本增效开坯了一个新途径。对目前在运行的设置动态选粉机进行改造,需要针对各厂特点、技术实力和备机情况来调整。因各个厂家生产情况不同,磨机密封情况不一样,在预热煤粉管道设计时要全面考虑,精心计算,尤其是在安全方面的设备和技术层面上,更要多角度考量。德龙该项成果市场前景很广阔,在钢铁行业具有很大的推广应用价值。
 
    该项目第一完成人王晓光1999年毕业于华北理工大学钢铁冶金专业,2015年取得北京科技大学硕士研究生学历,工程师,自毕业以来一直从事炼铁工作,从事过高炉操作、高炉管理、高炉技术管理、优化配矿等工作,目前为公司炼铁、烧结专家,2015-2017年期间,担任多个课题项目主责人,为高炉顺行、高产、低耗提供诸多思路和观点,2017年担任配矿小组组长,精心组织,实现了铁前成本邯邢地区第一的目标,保证了公司创造可观的经济效益。
    德龙钢铁有限公司为独资企业,2000年,丁立国先生并购负债2.4亿元的邢台新牟钢铁公司,后更名为德龙钢铁有限公司,丁立国先生籍贯河北唐山丰润,毕业于河北理工学院机械制造专业,1995年,组建立国集团并担任董事长。丁立国先生是中国钢铁行业最杰出的企业家之一,第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中华全国工商业联合会常委,全联冶金商会常务副会长。为拓展市场渠道、扩大企业知名度,2005年,德龙钢铁在新加坡联合交易所挂牌上市,成为首家在海外上市的中国民营钢铁企业。
    为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技术中心制定了比较完善的规范体系,健全新品种研发及产品质量持续改善机制,逐步推进技术管理体制建设工作的开展。建立以技术中心为核心,以专家为带头、以专业技术人员为主力,各单位相互配合的创新体制。公司按国际质量体系ISO9001认证要求,建立了现代化质量管理体系,致力于持续改进,不断完善确保体系有效运行。
主营业务名称:
中宽钢带
  
近三年主营收入(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