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度甘肃省科技成果综合统计分析报告
2012年甘肃广大科技工作者紧密围绕省“十二五”科学技术发展规划思路,以解决制约我省产业发展壮大的关键共性技术瓶颈问题、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为重点,通过全省各个部门,各科研院所和广大科技人员的努力,在这一年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科技成果登记数量再创历史新高。报告中所有统计数据、分析结论,均以2012年度在甘肃省科学技术厅成果处正式登记的数据为基准,通过对各类科研成果相关数据的详实分析,必将为我省科技管理和科技成果的推广转化提供有力支撑,为我省贯彻落实“十八大”精神,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添砖加瓦。
一、成果总量
2012年全省科技成果登记1233项(其中鉴定1107项,验收25项,评审65项,结题27项,评价机构9项)。2012年获国家科技奖9项,较上年增加4项;2012年甘肃省自然科学奖、技术发明奖和科技进步奖共评审出169项,其中独立科研机构32项,占18.93%;大专院校33项,占19.53%;企业50项,占29.59%;医疗机构25项,占14.79%;其他29项,占17.16%,省级奖励数量与去年相比减少了12 项(见表1)。
表1   2011-2012年全省登记、鉴定及奖励科技成果情况
| 年 度 | 登记成果数 | 鉴定成果数 | 省级奖励成果数 | 国家级奖励成果数 | 
| 2011 | 1108 | 1031 | 181 | 5 | 
| 2012 | 1233 | 1107 | 169 | 9 | 
2012年登记成果数1233项,比上年增加125,增长11.28%,其中:应用技术成果1140项,比上年增加92项;软科学成果66项,比上年增加22项;基础理论研究成果27项,同比上年增加11项。随着科技事业的发展,科技成果登记数逐年增加(见表2)。
表2   2012年科技成果登记数量分布状况
| 单位性质 | 应用技术成果 | 基础理论成果 | 软科学成果 | 合计 | ||||
| 成果数 | 增长(%) | 成果数 | 增长(%) | 成果数 | 增长(%) | 成果数 | 增长(%) | |
| 独立科研机构 | 166 | -6.74  | 10 | 900.00  | 26 | 100.00  | 202 | 5.21  | 
| 大专院校 | 259 | 6.15  | 17 | 13.33  | 26 | 62.50  | 302 | 9.82  | 
| 企业 | 414 | 35.74  | - | - | 2 | -33.33  | 416 | 35.06  | 
| 医疗机构 | 221 | -7.14  | - | - | 1 | -75.00  | 222 | -8.26  | 
| 其他 | 80 | -3.61  | - | - | 11 | 37.50  | 91 | 0.00  | 
| 总数 | 1140 | 8.78  | 27 | 68.75  | 66 | 50.00  | 1233 | 11.28  | 
全省登记的科技成果中获得知识产权数量达到1586项,其中:发明专利数439项,占总数的27.68%,较上年增长158项;实用新型专利数388项,占总数的24.46%;软件著作权数19项,占总数的1.20%;外观设计专利14项,占总数的0.88%;其他726项,占总数的45.78%(见图1)。
二、成果来源
据统计,登记的成果主要以各类计划项目为主,政府资金起主导作用,其中来源于各类科技计划项目的成果513项,占登记成果总数的41.61%;基金项目81项,占登记成果总数的6.57%;国际合作项目5项,占登记成果总数的0.41%;横向委托项目24项1.95%;自选项目599项,占登记成果总数的48.58%;其他项目11项,占登记成果总数的0.89%(见图2)。
 
    三、成果评价水平
    根据对2012年统计的1140项应用技术科技成果评价水平分类,达到国际领先水平的成果23项,占登记项数的2.02%;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178项,占登记项数的15.61%;达到国内领先水平的773项,占登记项数的67.81%;达到国内先进水平的135项,占登记项数的11.84%;国内一般水平的5项,占登记项数的0.44%;未评价水平的26项,占登记项数的2.28%。目前,全省独立科研机构、大专院校、企业、医疗机构和其他单位属性成果数量较上年都有所增加(见表3、图3)。
据统计,2012年在成果完成单位中,大专院校和企业成果评价水平相对较高,其国际先进水平以上成果分别达到25.84%和50.56%,远高于其他类成果完成单位;企业处于国内领先水平的成果比例较高,为33.76%;医疗机构处于国内先进水平的成果比例最高,为42.96%(见表4、图4)。
科技成果按单位属性分布,大专院校是科技成果主要完成单位。在2012年登记的成果1233项中,成果完成单位按成果登记量排序依次是:企业416项,占登记成果数的33.74%、大专院校302项占24.49%、独立科研机构202项占16.38%、医疗机构222项占18.00%、其他91项占7.38%。目前,全省独立科研机构、大专院校、企业、医疗机构和其他单位属性成果数量较上年都有所增加(见表5、图5)。
四、成果所处阶段
在1140项应用技术成果中,处于大规模、大范围得到应用并已产生社会经济效益的成果712项,占62.46%;处于中试或制备样机、试样等中期阶段的成果204项,占17.89%;处于实验室、小试等初期阶段的成果224项,占19.65%(见图6)。
五、高新技术领域
统计资料显示,在1140项应用技术成果中,有1070项属于高新技术领域,占应用技术成果总数的93.86 %。主要集中在生物、医药和医疗器械领域的科技成果最多,所占比例较大,达357项,占高新技术领域的,33.36%;其次是农业领域的科技成果,有282项,占26.36 %;电子信息领域103项,占9.63%;新材料领域79项,占7.38 %;光机电一体化领域76项,占7.10%;新能源与高效节能领域70项,占6.54%;环境保护领域35项,占3.27 %;软件领域30项,占2.80%;地球、空间与海洋领域25项,占2.34%;航空航天领域8项,占0.75 %;核应用技术领域5项,占0.47 %;另有70项成果属于非高新技术领域(见图7)。
 六、成果应用行业
2012年我省1140项应用技术成果,广泛应用在农林牧渔业、采矿业、制造业、建筑业等20大行业中。根据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以成果的主要应用对象划分对1140项应用技术成果按应用行业进行分类分析可以看出,应用于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352项,占该项统计数的30.88%;农、林、牧、渔业的成果有317项,占27.81%;制造业213项,占18.68%;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44项,占3.86%;采矿业42项,占3.68%;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41项,占3.60%;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40项,占3.51%;建筑业33项,占2.89%;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27项,占2.37%;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20项,占1.75%;教育行业7项,占0.61%;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3项、占0.26%;租赁和商务服务业1项,占0.09%。从数量统计上显示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与其他行业相比成果数最多,其次是农、林、牧、渔业和制造业(见图8)。
七、成果应用情况
在1140项应用成果中,已得到实际应用的成果956项,占80.20%;未应用成果数184项,占16.14%,较上年都有所下降。对184项未应用成果的未应用原因进行统计表明:由于资金问题造成未应用的成果149项,占未应用成果数的51.03%;由于技术问题造成未应用的成果108项,占36.99%;由于市场问题造成未应用的成果13项,占4.45%;由于管理问题造成未应用的成果3项,占1.03%;由于政策因素造成未应用的成果19项,占6.51%(见表6、图9)。
表6   2012年科技成果按单位属性分布
| 年度 | 已应用成果数 | 未应用成果数 | 总计项目数 | ||
| 项目数 | % | 项目数 | % | ||
| 2011 | 849 | 81.01 | 199 | 18.99 | 1048 | 
| 2012 | 956 | 83.86 | 184 | 16.14 | 1140 | 
八、成果完成人员
根据对我省科技成果项目完成人员基本情况统计的数据显示,2012年度我省从事各类科技成果研究的人员共13817人(次)。科技成果完成人员情况在文化程度、年龄结构、技术职称、单位属性构成等方面都更趋于合理化。
(1) 文化程度。
从2012年登记的科研成果完成人员中来看,大学本科学历以上人员占86.45%,成为各类成果的主要完成人员,其中,本科学历6895(次),占总人数的49.90%;硕士研究生3584人(次),占25.94%;博士研究生1466人(次),占10.61%;大专1481人(次),占10.72%;中专及其他共计391人(次),占2.83%(见图10-1)。
(2) 年龄结构。
据对2012年全省登记的科技成果数据统计,中青年科技人员为成果完成主力军,68.69%完成人在45岁以下,全部成果完成人员中35岁以下(含35岁)的科研人员为4670人(次),占登记成果完成人总数的33.80%;36-45岁人员为4821人次,占总数的34.89%;46-55岁人员为3711人次,占26.86%;56-65岁人员为528人次,占3.82%;65岁以上人员为87人(次),占0.63%(见图10-2)。
(3) 技术职称。
从技术职称结构来看,2012年的登记成果完成人员中,具备副高级以上人员为5501人(次),达到完成人员总数的39.81%,占据了科研人员的主要比例。其中:院士2人(次),占0.01%,正高级技术职称1988人(次),占14.39%,副高级3511人(次),占25.41%;其次是中级技术职称5555人次,占40.20%,初级技术职称的研究人员2005人次,占14.51%,其他研究人员756人,占5.47%(见图10-3)。
(4) 单位属性。
从单位属性看,大专院校人员是科学技术研究的主体。2012年科技成果完成人员中,大专院校研究人员为3151人(次),占登记总人数的22.81%;独立科研机构研究人员2414人(次),占登记总数的17.47%;企业科技人员4842人(次),占登记总数的35.04%;医疗机构和其他研究人员分别为2166和1244人(次),分别占登记总数的15.68%和9.00%(见图10-4)。
9、经费投入
据统计,2012年登记成果的实际资金投入总额为38.06亿元,其中,国家累计投入1.22亿元,占投资总额的3.20%;部门累计投入4.44亿元,占11.67%;地方累计投入1.85亿元,占4.86%;基金累计投入0.20亿元,占0.51%;自有资金累计投入21.42亿元,占56.28%;银行贷款累计投入4.43亿元,占11.64%;国外资金累计投入251万元,占0.07%;其他资金累计投入4.48亿元,占11.77%。
10、经济效益
在1140项已应用的科技成果中,有376项科技成果产生经济效益,其中独立科研机构的经济效益成果33项,大专院校的经济效益成果30项,企业的经济效益成果282项(其中:科研机构转制企业8项),其他27项,共创净利润217.24亿元,实交税金9.96亿元,出口创汇0.75亿元,节约资金8.63亿元。
                                              甘肃省科学技术厅
                                              
 微信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
         
     服务热线
            服务热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