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度青海省科技成果统计分析报告
2012年,我省科技成果管理工作在厅党组正确领导下,深入贯彻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基层加大了科技成果政策和业务知识的宣传培训,科技成果登记数量再创新高。截止
一 基本情况
   (一)成果数量
2012年度全省共登记科技成果319项。其中鉴定项目196项,占登记成果总数的61.45%;评审项目43项,占总数的13.48%;行业准入成果80项,占登记成果总数的25.07%。
   (二)成果类别
319项科技成果项目中,应用技术成果276项,占登记成果总数的86.52%,较上年度减少了6.45%;基础理论成果24项,占登记成果总数的7.52%,较上年度增长4.64%,;软科学成果19项,占登记成果总数的5.96%,较上年度增
(三)成果来源
在2012年度登记的319项科技成果中,国家科技计划27项(基础研究计划4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5项、科技基础条件平台计划2项、政策引导类计划及专项6项,其他类项目10项),占总数的8.46%;部门计划8项,占总数的2.51%;省级科技计划130项,占总数的40.75%;基金计划7项,占总数的2.19%;自选项目84项,占总数的26.33%;其他项目60项,占总数的18.81%。
   (五)成果水平
 319项科技成果中,达到国际领先水平的成果6项,占成果总数的1.88%;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成果24项,占成果总数的7.52%;达到国内领先水平的成果121项,占成果总数的37.93%,达到国内先进水平的成果80项,占成果总数的25.08%;国内一般水平的成果8项,占成果总数的2.51%;未评价水平(主要是行业准入)的成果80项,占成果总数的25.08%。
   (六)成果完成人员
319项科技成果中,参与项目研究的科研人员共3635人次。
1、从完成人员文化程度构成来看,大本与硕士研究生为2840人次。占78.13%;博士研究生为246人次,占6.77%;大专以下文化程度为549人次,占15.1%。说明我省的科技工作者的队伍以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为主。
2、从年龄结构来看,科研人员以中青年为主。55岁以下的科研人员3516人次,占96.73%,其中35岁以下的科研人员为994人次,36-45岁之间的科研人员为1372人次,46-55岁之间的科研人员为1150人次,56岁以上科研人员只占3.27%,为119人次。
   3、从技术职称构成来看,具备中级以上技术职称的科研人员为3086人次,达到84.9%,占据了科研人员的主要比例,其次是初级职称者为401人次,占11.03%,其他科研人员148人次,只占4.07%。
   (七).标准及知识产权情况
1、专利 
2012年度登记的319项成果中,形成知识产权278件,(其中发明专利107项,实用新型专利35项,软件著作权3项,其他133项)从知识产权主体分,独立科研机构86件,占总数的40.76%;大专院校24件,占总数的11.37%。企业83件,占授权专利总数的39.33%;医疗机构和其他共有18件,占总数的8.54%;
2、标准
在2012登记的成果中,共登记标准75件,比上年增长5件。其中国家标准2项、行业标准1项、地方标准70项、企业标准2项。
   (八)研发经费投入情况
 319项成果的经费总投入112721万元。其中国家投入4342万元,占总投入的3.85%;部门投入1283万元,占总投入的1.14%;地方科技部门投入3455万元,占总投入的3.07%;基金投入28 万元,占总投入的0.02%;自有资金76183万元,占总投入的67.59%;银行贷款22680万元,占总投入的20.12%;其他投入为4750万元,占总投入的4.21%。
                         
二 应用技术成果
   (一)成果属性
276项应用技术成果中,属于原始性创新的成果181项,占应用技术成果总数的65.58%,属于国外引进消化吸收的创新成果17项,占应用技术成果总数的6.16%,属于国内二次技术开发项目78项,占应用技术成果总数的28.26%。
   (二)成果水平
 在276项应用技术成果中,国际领先水平4项,国际先进水平21项,国内领先水平95项,国内先进水平68项,国内一般水平8项,未评价水平80项。
   (三)所属高新技术领域
(四)成果行业分布
276项应用技术成果分布在11个应用行业中,按产业分布进行分类统计表明:农林牧渔水业147项,占应用技术成果总数的比例为53.26%;采矿业12项,制造业38项,电力、煤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3项,占应用技术成果的比例为19.21%;建筑业5项,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13项,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4项,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1项,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51项,其它2项,占应用技术成果的比例为27.53%。(见表一)
表一:
| 产业 | 项目数(项) | 所占应用技术比例(%) | 
| 第一产业 | 147 | 53.26 | 
| 农林牧渔水业 | 147 | 53.26 | 
| 第二产业 | 53 | 19.21 | 
| 采矿业  | 12 | 4.35 | 
| 制造业 | 38 | 13.77 | 
| 电力、煤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 | 3 | 1.09 | 
| 第三产业 | 76 | 27.53 | 
| 建筑业 | 5 | 1.81 | 
|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 13 | 4.71 | 
| 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 |  |  | 
| 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 | 4 | 1.45 | 
| 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 | 1 | 0.36 | 
| 卫生、体育和社会福利业 | 51 | 18.48 | 
| 其它 | 2 | 0.72 | 
| 合计 | 276 | 100 | 
(五)应用情况
在276项应用技术成果中,已投入实际应用的成果235项,占应用技术成果总数的85.14%;正在试用的成果25项,未应用的成果16项,占应用技术成果总数的14.86%。对41项未完全应用的原因进行统计表明:由于缺乏资金造成未应用24项,占未应用原因的58.5%;由于技术问题造成未应用的成果8项,占19.52%;由于市场问题造成未应用的成果6项,占14.65%;由于政策因素造成未应用的成果3项,占7.33%。
   (六)经济效益
在276项已应用的科技成果项目中,实际产生经济效益的项目为21项,其净利润为50211万元,实交税金21787万元,节约资金3039万元,出口创汇730万元,技术转让收入108万元(其中知识产权转让收入为60万元)。
三  应用基础及基础理论成果
从成果的来源、评价方式及水平统计显示:2012年度登记的319项科技成果中基础理论成果24项,占登记成果总数的7.52%。其中国家基础研究计划6项,部门计划1项,地方计划8项,自选项目9项;基础理论成果的评价方式均以评审为主;成果的水平分别为国际领先2项,国际先进2项和国内领先水平15项,国内先进5项。
四   软科学成果
2012年度登记的319项科技成果中软科学成果19项,占登记成果总数的5.96%。其中国家科技支撑计划1项,地方计划3项,横向委托1项,自选课题6项;其他8项。19项软科学成果的评价方式均为评审;项成果的水平分别为:国际先进1项,国内领先11项,国内先进7项。
五    结   论
2012年度登记的科技成果呈以下几个特点:
1、从2012年度科技成果登记总体数量319项,成果总
量比上年度有所增加,科技产出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
2、2012年全省登记的319项科技成果中,软科学成果19项、基础理论成果24项、应用技术成果276项,分别占登记科技成果总数的5.96%、7.52%和86.52%,应用技术成果占绝大多数,这与我省科技投入的方向和自主创新方式有关,但同时在软科学、基础理论研究方面产出不足,有待于进一步加强在此方面的引导与投入。
3、农业、生物、医药科研区域优势明显。2012年登记的应用技术成果分布在农业,生物、医药等领域的应用技术成果占登记的应用技术成果总数的74.22%,其中,仅农业就占53.13%,体现了较强的农业科技优势特色,这与农村生物方面研究强调成果产出有关。但作为我省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新能源、新材料等方面的成果仅37项,不能如实的反映我省在此方面的科技投入,需在编制科技计划时加强此方面成果产出引导。
4、自选项目增多,单位的科技投入明显增长。企业和社会力量已成为科技投入与产出的主体。2012登记的319科技成果中,自选项目为84项,占登记成果总数的26.33%,企业及社会投入82933万元,占71.8%,已基本形成了政府投入为引导,企业、社会、金融等多方面的投入为主体的新型科技投入模式。
5、科研成果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分类统计显示,2012年我省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和国际先进水平的成果分别为6项和24项,仅占成果总数的1.88%和7.52%,反映出我省科研完成人员中缺少院士这样的科技领军人物,科研整体水平较低,缺乏原始性重大创新成果,需要在创新团队建设,重点学科发展等方面加强工作,成果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
6、2012年度登记的276项已应用的科技成果项目中,实际产生经济效益的项目仅有21项,占成果总数的7.61 %,今后仍然需要探索将创新成果转化为经济社会效益的有效机制,高校和科研单位要通过共建产学研联合体,进一步加强与企业合作,促进企业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需探索在新形势下科技工作如何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形成以政府为引导,企业为主体,政府、企业、研究机构、大专院校、金融、科技服务等各种创新力量共同推进的欠发达地区科技发展成功之路。把科技成果转化和成果产业化落实到实处。
 青海省科技成果管理办公室
 微信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
         
     服务热线
            服务热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