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厦门市科技成果登记统计分析报告
科技成果登记、统计是科技成果管理重要的基础性工作,是成果推广、转化、奖励和保密等科技成果管理工作的基础,也是掌握我市科技发展状况的重要依据之一。2011年,我市科技工作紧紧围绕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重要中心城市和科技创新型城市这一目标,以持续提高科技和产业技术创新能力为己任,逐步建立起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开发体系和多元化的科技投入体系,涌现出了一批技术含量高、创新性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市场潜力大的技术成果,其中56项成果获得2011年厦门市科技进步奖,40项成果参评福建省科技进步奖。
2011年厦门市科技成果登记统计工作按照科技部颁发的《科技成果登记办法》规定,严格规范科技成果登记工作,及时、准确地统计科技成果,为科技成果转化和宏观科技决策服务。现将我市2011年成果统计结果分析如下:
1、科技成果总量与评价方式构成
2011年登记的科技成果总量较前两年有所减少,共登记科技成果174项。评价方式以验收为主,共138项,占登记成果的比例由2010年的47.5%上升到79.3%,首次成为科技成果登记的主要来源;登记的鉴定成果共26项,主要为2010年年底鉴定、评审的项目,其占比大幅下降;其它评价方式登记的成果12项(见表1)。2011登记成果数量减少的原因是自2010年底按照福建省科技厅要求取消科技部门组织的科技成果鉴定工作后,在往年登记的成果总量中占有较大比重的鉴定成果在2011年大幅下降。但与此同时,随着我市科技管理工作的日臻完善,相继出台的相关科技计划和科技奖励政策均对科技成果登记作了进一步的要求和规范,例如《厦门市科技计划项目管理办法》和《厦门市科学技术奖励办法》规定,列入科技计划的验收合格项目和申
2、科技成果的知识产权与获奖情况
2011年登记的174项科技成果共申请355项知识产权,获得发明专利137项,同比增长10.5%,其中来自企业的发明专利数为120项,表明我市企业自主研发能力不断提高。新制定标准数21项,其中:国际标准4项,国家标准7项,行业标准2项,地方标准3项,企业标准5项。获得厦门市科学技术进步奖的成果共56项,其中:一等奖4项,二等奖17项,三等奖35项。
3、科技成果的课题来源
4、成果的类别
2011年登记的科技成果类别分布与往年基本一致,应用技术类成果仍然高居登记成果的榜首,共161项,占登记成果总数的92.5%;基础理论成果数为6项,占总数的3.5%;软科学成果数为7项,占总数的4%。基础理论和软科学成果的数量仍有待提高。
5、成果完成单位
在2011年统计的174项科技成果中,企业完成85项,占比48.9%;大专院校完成32项;医疗机构19项;独立科
6、成果完成人员
2011年登记的科技成果涉及的完成人员共1248人次成果完成人在文化程度、年龄结构、职称构成等方面都趋于合理。
从单位属性看,企业科技人员是科技研究的主体,共589人
从学历学位看,科技成果完
从年龄结构看,中青年是科技成果研究人员的主体,45岁以下的科研人员为836人次,占登记成果完成人员总数的67.5%。35岁以下(含35岁)为467人次,占37.7%;36-45岁为369人次,占29.8%;46-55岁为310人次,占25.1%,55-65岁为72人次,占5.8%;65岁以上为20人次,占1.6%。
从职称构成看,中级职称的研究人员保持较高的比例,占比34.6%,这一比例与往年基本持平。正、副高级技术职称完成人的比例为43%,高于前两年的比例(如表4所示)。
从近三年的统计数据看出,科技人员队伍的质量和年龄结构呈现出学历层次稳步提高、科技人才队伍年轻化的特点,中青年具备中级以上职称的科技人员逐渐成为我市科研工作的主力军,构成科研成果研究人员的主体。
7、科技成果所属高新技术领域分布
8、成果应用情况
2011年登记成果应用技术成果仍保持着较高的比例,在174项成果中,应用技术成果为161项,占登记成果的92.5%,其中已稳定应用的成果有125项,未应用的成果为15项,成果未应用的主要原因是资金问题,资金问题仍是制约项目发展的主要因素。
在161项应用技术成果中,有58项成果已产生较好的效益,实现净利润33.5948亿元,交纳税金13.3127亿元,出口创汇8.3222亿元,节约资金1.0192亿元(如表5所示)。在未来几年,这些成果有望成为我市产业新的经济增长点。
 微信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
         
     服务热线
            服务热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