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安徽省科技成果统计分析报告
2011年,我厅认真贯彻科技部《科技成果登记办法》的规定,在各级领导的关心和支持下,依托《国家科技成果登记系统》统计软件,采用多种方式和渠道,保证了科技成果登记工作的质量和数量,圆满完成了年度科技成果登记统计工作。现将总体情况分析如下:
一、基本情况
      1、成果数量 
     2011年度全省共登记科技成果860项。其中鉴定项目数为776项,占登记成果总数的90.2%;验收项目数为37项,占总数的4.3%;评审项目数为19项,占总数的2.2%。  
      2、成果类别 
  2011年度全省科技成果仍以应用技术成果为主,共登记833项,占到成果总数的96.9%。同时,登记基础理论成果27项,占总数的3.1%。
3、成果完成单位 
  在2011年总共登记的860项科技成果中,独立科研机构承担的为71项,大专院校88项,企业597项,医疗机构65项,其他39项。按成果数量排序依次为:企业占69.4%,大专院校占10.2%,独立科研机构占8.3%,医疗机构占7.6%,其他占4.5%。
4、成果水平 
  根据对我省2011年860项应用技术成果水平的分类统计,达到国际领先水平的成果22项,占总数的2.6%;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82项,占9.5%;达到国内领先水平的485项,占56.4%,达到国内先进水平的136项,占15.8%。 
5、成果完成人员 
  我省2011年登记的科技成果完成人员共9168人。从单位性质分,企业人员为6061人,占登记总数的66.1%;大专院校科研人员为931人,占10.2%;独立科研机构和医疗机构成果完成人员分别为928人和648人,分别占10.1%和7.1%;其他机构成果完成人员为600人,占登记总数的6.5%。 
从年龄结构来看,35岁以下(含35岁)、36-45岁、46-55岁、56-65岁、65岁以上分别为3193人、2785人、2581人、499人、110人,分别占人员总数的34.8%、30.4%、28.2%、5.4%、1.2%。
从学历构成来看,博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本科、专科、中专、其他分别为791人、1923人、4685人、1464人、206人、99人,分别占人员总数的8.6%、21%、51.1%、16%、2.2%、1.1%。
6、经费投入及经费效益 
  2011年科技成果登记实际投入额为76.3亿元,其中国家投入0.5亿元,占投入总额的0.7%;部门投入0.3亿元,占总投入的0.4%;地方投入0.7亿元,占投入总额的0.9%;自有资金累计投入71.5亿元,占总投入的93.7%;基金投入0.2亿元,占总投入的0.3%,银行贷款投入2.6亿元,占总投入的3.4%;其他资金投入为0.5亿元,占总投入的0.7%。
    2011年有经济效益的科技成果项目共233项,净利润54.7亿元,实交税金8.4亿元,出口创汇6.5亿元,节约资金29.1亿元,技术转让收入共0.6亿元。
7、合芜蚌三市科技成果登记情况
从合肥、芜湖、蚌埠三市成果登记情况来看,2011年合芜蚌三市科技成果登记数分别是339项、116项、42项,芜湖登记成果总量比2010年增加了127.5%,蚌埠略有增加。
二、成果登记特点
      1、成果登记数量略有增长。2011年,我省的科技成果登记数量继09年突破700项后继续稳步提升,达到860项,比2010年增长了10.3%。其中,鉴定和评审项目数达到795项。
      2、企业创新能力大幅增强。在2011年我省总共登记的860项科技成果中,企业承担的项目达到了597项,占到了所有承担单位的一半以上。这说明,我省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断增强,正逐渐成为科技创新的另一大主力。
      3、中青年科技人员逐渐成为科技创新的主体。为我省科技人才队伍建设,提高科技持续创新能力奠定了坚实基础。2010年登记的科技成果完成人员中,35岁以下和36—45岁两个年龄段的成果完成人员数为5978人占全部登记人员总数的比例是65.2%。科技成果完成人员在单位属性、年龄结构、学历构成等方面都趋于合理化,从单位属性看,企业科技人员是科学技术研究的主体;从年龄结构看,硕士研究生、本科保持较高的比例。
4、从合芜蚌三市科技成果登记情况来看合肥市的成果登记数量遥遥领先,各市应扩大科技成果登记的宣传,提高成果登记工作的重要性,加强科技成果登记管理,为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做好基础工作。
 微信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
         
     服务热线
            服务热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