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统计分析  >> 地方成果统计区

2011年度甘肃省科技成果统计分析报告

2011年是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甘肃省科技成果管理工作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的中心工作,认真贯彻国家“十二五”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坚持以把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为实现生产力作为主攻方向为思路,超前谋划、主动服务,不断提升统计工作质量,为党委、政府的科学决策提供了重要依据,为推动甘肃省科技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通过全省各级各部门的大力支持和广大科技人员的共同努力,取得了丰收的成果,科技成果登记数量创历史新高。

一、基本情况

() 成果总量

2011年全省科技成果登记1108项(其中鉴定1031项,验收14项,评审47项,结题12项,评价机构项目数1项),较2010年增加43项,增长4.04%2011年获国家科技奖5项,较上年减少1项;2011年甘肃省自然科学奖、技术发明奖和科技进步奖共评审出182项,省级奖励数量与去年相比增加了1项,其中独立科研机构34项,占18.68%;大专院校40项,占21.98%;企业48项,占26.37%;医疗机构30项,占16.49%;其他30项,占16.48%

(二)成果类别

2011年登记的1108项科技成果中,软科学成果为44项,基础理论成果为16项,应用技术成果为1048项,分别占登记科技成果总数的3.97%1.44%94.58%。应用技术成果所占比例仍然较高,接近95%,反映出甘肃省在应用技术领域具有较强实力的同时,软科学、基础理论研究方面的成果数量登记较少,工作有待进一步加强(见图1)。

 

(三)成果来源

在登记的1108项科技成果中,国家科技计划项目占成果总数的5.60%,部门计划项目占5.69%,地方计划项目占32.58%,计划项目(国家、部门、地方)仍为登记成果的主要来源。

登记的成果主要以各类计划项目为主,政府资金起主导作用,其中来源于各类科技计划项目的成果486项,占登记成果总数的43.82%;基金项目70项,占登记成果总数的6.31%;国际合作项目6项,占登记成果总数的0.54%;横向委托项目403.61%;自选项目486项,占登记成果总数的43.82%;其他项目21项,占登记成果总数的1.89%(见图2)。

 

登记的各类科技成果中:计划内成果318项,计划外成果790项(见表1)。

 

四)成果评价方式

1108项登记项目中,有1031项以鉴定方式评价,占总数的93.05%;以验收方式评价的项目数为14项,占总数的12%;评审项目数47项,占总数的4.24%;行业准入3项,占总数0.27%。成果评价方式还是以鉴定为主。

全省登记的科技成果中获得知识产权数量达到1227项,其中:发明专利数281项,占总数的22.90%,较上年增长92项;实用新型专利数212项,占总数的17.28%;软件著作权数21项,占总数的1.71%;外观设计专利9项,占总数的0.73%;其他704项,占总数的57.38%(见图3)。

 

(五)成果完成单位

2011年全省登记的科技成果中,按单位属性分布,大专院校是科技成果主要完成单位。在2011年登记的成果1108项中,成果完成单位按成果登记量排序依次是:企业308项占27.80%、大专院校275项,占登记成果数的24.82%、医疗机构242项占21.84%、独立科研机构192项占17.33%、其他91项占8.21%。

2011年,大专院校、企业、医疗机构的成果登记数量较上年都有所增加,独立科研机构和其他单位属性成果数量较上年有所下降,表明企业科技成果意识在逐步增强(见表2、图4)。

 

(六) 成果完成人员

根据对我省科技成果项目完成人员基本情况统计的数据显示,2011年度我省从事各类科技成果研究的人员共12519人(次)。从登记的科研成果完成人员的学历构成来看,大学本科以上学历人员占87.2%,成为各类成果的主要完成人员;从年龄结构上来看,68.86%%的科技成果是由45岁以下人完成,中青年科技人员为成果完成主的力军;从技术职称结构来看,成果完成人员中,具备副高级以上人员为5114人(次),占完成人员总数的40.85%

 

( 1 )年龄结构

2011年登记的科技成果数据统计显示,中青年科技人员为成果完成的主力军,68.86%的成果由45岁以下人员完成,其中35岁以下(含35岁)的科研人员为4107人(次),占登记成果完成人总数的32.81%;3645岁人员为4513人次,占总数的36.05%;4655岁人员为3334人次,占26.63%;5665岁人员为480人次,占3.83%;65岁以上人员为85人(次),占0.68%(见图5-2)。

 

( 2 )技术职称

从技术职称结构来看,登记成果完成人员中,具备副高级以上人员为5114人(次),占完成人员总数的40.85%。其中,院士2人(次),占0.02%,正高级技术职称1770人(次),占14.14%,副高级3344人(次),占26.71%;中级技术职称4969人次,占39.69%,初级技术职称的研究人员1829人次,占14.61%,其他研究人员605人,占4.83%(见图5-3)。

 

( 3 )单位属性

从单位属性看,2011年科技成果完成人员中,大专院校研究人员为2951人(次),占登记总数的23.57%;独立科研机构研究人员2468人(次),占登记总数的19.71%;企业科技人员3571人(次),占登记总数的28.52%;医疗机构和其他研究人员分别为22541275人(次),分别占登记总数的18.00%10.18%(见图5-4)。

 

(七)经费投入 

2011年登记的科技成果中,经费实际投入额23.15亿元,其中,国家投入0.79亿元,占投资总额的3.43%;部门投入3.11亿元,占13.44%;地方投入1.59亿元,占6.86%;基金投入0.18亿元,占0.77%;自有资金投入15.25万元,占65.87%;银行贷款投入0.88亿元,占3.54%;国外资金投入0.21亿元,占0.91%;其他资金投入1.20亿元,占5.18%

 

二、成果应用

(一)成果评价水平

2011年全省登记的1108项应用技术成果中,达到国内领先水平的734项,占登记项数的70.64%;达到国内先进水平的137项,占登记项数的13.19%;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139项,占登记项数的13.38%。达到国际领先水平仅为26项,占登记项数的2.50%;据上述指标来看各项成果水平较上年都有所增长,但成果水平有待提高,成果层次有待进一步提升。(见表3、图6)。

 

 

(二)成果所处阶段  

1048项应用技术成果中,处于大规模、大范围得到应用并已产生社会经济效益的成果599项,占57.16%;处于中试或制备样机、试样等中期阶段的成果217项,占20.71%;处于实验室、小试等初期阶段的成果232项,占22.14%(见图7)。

 

(三) 成果所属高新技术领域分布  

统计资料显示,在1048项应用技术成果中,有958项属于高新技术领域,占应用技术成果总数的91.41%。其中,在生物、医药和医疗器械领域的科技成果最多,达399项,占高新技术领域的41.65%;其次是农业领域的科技成果,有252项,占26.30%;光机电一体化领域58项,占6.05%;环境保护领域55项,占5.74%;电子信息领域49项,占5.11%;新材料领域47项,占4.91%;软件领域41项,占4.28%;新能源与高效节能领域32项,占3.34%;地球、空间与海洋领域21项,占2.19%;核应用技术领域3项,占0.31%;航空航天领域1项,占0.10%;另有90项成果属于非高新技术领域(见图8)。

 

(四)成果应用行业

2011年按应用行业对1048项应用技术成果分类统计,应用于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381项,占应用成果总数的36.35%;应用于农、林、牧、渔业的成果有276项,占26.34%;制造业135项,占12.88%;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50项,占4.77%;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39项,占3.72%;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57项,占5.44%;采矿业21项,占2.00%;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29项,占2.77%;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20项,占1.91%;建筑业27项,占2.58%;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5项,占0.48%;教育行业4项,占0.38%;文化、体育和娱乐业2项,占0.19%;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各1项各占0.10%。从数量统计上显示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与其他行业相比成果数最多,其次是农、林、牧、渔业和制造业(见图9)。

 

(五)成果应用情况

2011年度登记的1048项应用技术成果中,已得到应用的成果849项,占81.01%。未应用成果199项,占18.99%。

199项未应用成果的未应用原因进行统计表明:由于资金问题造成未应用的成果98项,占未应用成果数的46.23%;由于技术问题造成未应用的成果98项,占46.23%;其中,大专院校占未应用成果资金问题的66.33%,占未应用成果技术问题的43.88%,表明在未应用原因中主要还是资金问题与技术问题,而这两项中大专院校所占比例都比较大,这说明需继续加大产学研一体化力度,在研究开发阶段就与企业需求挂钩。由于市场问题造成未应用的成果7项,占3.30%;由于管理问题造成未应用的成果3项,占1.42%;由于政策因素造成未应用的成果6项,占2.83%。应用的科研成果中,以大专院校为主,占未应用成果的53.27%,企业和医疗机构未应用成果所占比例较小,分别为6.53%28.14%(见表4、图10)。

 

(六)成果推广情况

1048项应用技术成果中,已推广项目数1047项,其中技术服务572项,占已推广项目数的36.39%;合作开发269项,占17.11%;技术入股63项,占4.01%;产权转让54项,占3.44%;资金入股9项,占0.57%;其他605项,占38.49%(见图11)。

 

(七)经济效益

849项已应用的科技成果中,有196项科技成果产生经济效益,占23.09%;其中,独立科研机构的经济效益成果20项,大专院校的经济效益成果24项,企业的经济效益成果126项(其中:科研机构转制企业9项),其他21项,共创净利润82.17亿元,实交税金3.91亿元,出口创汇0.11亿元,节约资金30.84亿元。

 

WeChat 微信公众号
WeChat
Hotline 服务热线
Hotli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