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西安市科技成果统计分析报告
一、科技成果登记总量
截止
二、科技成果登记来源
登记的469项科技成果中,来源于国家科技计划项目50项、部门科技计划26项、地方科技计划35项、计划外项目258项。由于我市逐步加大知识产权培育和支持力度,营造自主创新发展环境,企业自选项目81项,占到计划外项目的64%之多。高校科研院所及各类基金支持项目24项,占计划外项目20%左右,成为计划外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详见图表二)
三、科技成果登记类别 
我市的科技成果主要以应用技术为主,469项成果中应用技术类407项,占我市三年来科技成果总量的87%,保持了我市科技研发与应用并重的优良传统。(详见图表三)
四、 所属高新技术领域
以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需求出发,立足西安科技资源和产业资源优势,我市科技成果主要分布在光机电一体化、电子信息、软件、新材料、生物医药等高新技术领域。(详见图表四)
五、科技成果评价
为激励自主创新,推进科技成果评价改革,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科学技术部明确提出了科技成果评价的发展目标,逐步从以满足政府管理需要为主,向适应市场经济中多元主体的多种需求转变,逐步形成包括社会专业机构评价、市场评价和必要的政府评价在内的科技成果多元化评价体系,强调科技成果评价与成果转化应用相结合,为成果转化与金融支持相结合提供服务,推动科技与经济的紧密结合。
分析表明,西安市成果评价方式以鉴定、验收为主,评审为辅,其它评价方式并存。其中三年来:通过鉴定的161项(含省、市、行业)、验收的220项、评审的15项、行业准入的41项、评估的8项;,结题的21项。(详见图表五)
七、成果科技成果完成单位分布
在469项科研成果中,按第一完成单位属性归为五大类,各类及所占比例为:独立科研机构21项;大专院校143项;企业240项;医疗机构34项;其他31项。 (详见图表六)
数据显示,企业和大专院校在科研成果第一完成单位中所占比例占本年度成果完成单位的81.2%,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地位突显,值得关注的是,仅2011年上半年,企业的科技成果登记数量就比上年度增加42%。
八、科技成果完成人员情况 
从登记的科技成果完成人员来看 ,中高层人员学历逐年提高,年龄趋于年轻化。(详见图表七、八)
九、知识产权情况
为了我市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创建工作,提高我市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管理能力和水平,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和综合竞争力,加快我市创新型城市建设步伐,促进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市政府出台了《西安市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创建工作方案》,成果登记工作也紧紧围绕方案要求展开,从2009年截止2011年6月,登记成果中共统计知识产权926件,仅2011年上半年就比2010年全年统计的知识产权数量增加了38%,呈现出良好的增长态势。(详见图标九)
十、成果应用及经费投入情况 
登记的469项科技成果中。已经应用的446项,未应用的23项。累计经费投入6085588万元。
科研成果的经费投入是指科研成果在研究、开发、应用和推广过程中实际投入的全部资金。由于科研成果从投入研究到形成成果历时数年,且研究时间跨度不等,在此所提供数据是登记年度的科研成果某阶段经费投入情况。(详见图表十)
科技成果数不能代表西安市当年取得的科技成果数,同时也不包括授权的专利数。主要原因是成果登记采取地是自愿登记原则,加之缺少有力的制约手段和激励机制。一般登记的成果基本是拟在西安市申报科技进步奖的。因此,我们对成果登记中存在的问题研究分析仅限于所掌握的科技成果情况。今后,将在成果管理及科技计划立项管理的结合方面努力寻求一些解决问题的有效办法,努力增加所登记科技成果数量,多收集成果信息,为政府有关部门决策提供有效服务。
 微信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
         
     服务热线
            服务热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