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统计分析  >> 地方成果统计区

2011年度吉林省科技成果综合统计分析报告

一、基本情况

(一)成果总量

2011年吉林省科技厅共登记科技成果500项。其中,由大专院校完成的成果225项,独立科研机构完成的成果116项,企业完成的成果93项,医疗机构完成的成果26项,其他单位完成的成果40项,分别占成果总数的45.00%23.20%18.60%5.20%8.00%(见图1)。

 

(二)成果评价方式

2011年吉林省科技厅共登记的科技成果评价方式分别为:鉴定307项,占登记成果总数的61.40%;验收134项,占26.80%;评审30项,占6.00%;行业准入8项,占1.60%;结题21项,占4.20% (见表1)

 

(三)科技成果完成人员情况

2011年登记的科技成果完成人员共4968人次,在单位属性、年龄结构、学历、职称构成等方面的分布情况如下:

1、单位属性

大专院校科技人员是登记科技成果开发的重要力量。科技成果完成人员中,独立科研机构科技人员为1365人次,占登记科技成果总数的27.48% ;大专院校科技人员为2102人次,占42.31%;企业科技人员为788人次,占15.86% ;医疗机构和其他属性单位科技人员分别为250人次和463人次,分别占5.03%9.32% (见图2)

 

2、         年龄结构

中青年科技人员比重较大,是科研的主要力量。登记的科技成果完成人员中, 35岁以下(35)1422人,36~45岁为1833人,合计为3255人次,占全部登记科技成果完成人员总数的65.52%46~55岁为1460人次占总数的29.39%56~65200人次占总数的4.03% 65岁以上53人次占总数的1.07%(见图3)。

3、         学历结构

科技成果完成人员的文化程度呈以下分布:具有博士、硕士学位的分别为838人次和1527人次,分别占总数的16.87%30.74%;具有大学本科学历的比例最高,占43.64%具有大专、中专及其他学历的分别占6.42%1.57%0.08%

 

4、         职称构成

科技成果完成人员的技术职称构成为:院士为6人次,占总人次的0.12%;具有正高职称的1154人次,占23.23%;具有副高职称的1448人次,占29.15%;具有中级职称的1619人次,占32.59%;具有初级职称的444人次,占8.94%;其他297人次(主要为研究生博士生),占5.98%(见图4)。

二、科技成果的构成

(一)成果项目来源

2011年成果登记仍以各级财政支持的各类科技计划项目成果为主。其中,地方计划项目和自选项目占有较大的比重。2011年登记的科技成果中,来源于地方计划项目的成果为222项,占44.49%;自选项目成果为90项,占18.03%;各级科技计划项目中,国家科技计划项目为54项,占10.82%部门计划项目69项,占13.83%部门及地方基金项目44项,占8.82%国际合作项目、横向委托项目、其他项目分别3项、1项和16项,分别占0.60%0.20%3.21%

(二)成果类别

登记的科技成果仍以应用技术类为主。在500项登记科技成果中,应用技术类成果为419项,占83.80%;基础理论成果61项,占12.20%;软科学成果20项,占4.00%(见图5)。 

 

(三)制定技术标准情况

2011年登记的科技成果中有68项技术标准,其中国家标准19项,占27.94%;行业标准24项,占35.29%;地方标准13项,占19.12%;企业标准12项,占17.65%

(四)授权发明专利情况

2011年登记的科技成果中有73个授权发明专利,其中独立科研机构27,占登记授权发明专利总数的36.99%,大专院校15个,占20.55%;企业20个,占27.40%;其他单位11个,占15.07%(见图6)。

 

(五)成果属性

419项登记的应用技术成果中,原始性创新成果330项,占登记成果总数的78.76%;国外引进消化吸收创新成果31项,占7.40%;国内技术二次开发成果58项,占13.84%

三、科技成果的应用

(一)应用技术成果所处阶段

419项应用技术成果中,处于成熟应用阶段的成果为254项,占登记的应用技术成果总量的60.62%;处于中期阶段和初期阶段的应用技术成果分别为80项和85项,分别占19.09%20.29%(见图7)。

 

(二)成果所属高新技术领域分布情况

登记的419项科技成果中,涉及高新技术领域的340项,占登记的科技成果总数的81.15%。在涉及高新技术领域的340个项目中,生物、医药和医疗器械领域131项,占38.53%;农业领域129项,占37.94%;光机电一体化领域8项,占2.35%;新材料领域22项,占6.47%;电子信息领域4项,占1.18%;环境保护领域19项,占5.59%新能源与高效节能领域16项,占4.71%;地球、空间与海洋领域4项,占1.18%;软件领域7项,占2.06%。从成果所属的领域分析,我省在农业,生物、医药和医疗器械和新材料领域研究成果较多(见表2)。

 

四、科技成果统计分析

2011年是吉林省科学技术发展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完善区域创新体系建设承上启下的重要时期;是全面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支撑长吉图开发开放战略和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目标的攻坚时期;是吉林省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战略目标的关键时期,2011年吉林省科技成果统计分析结果主要呈现以下特点:

(一)中青年科技人员仍是科技创新的主体2011登记的科技成果完成人员中, 45岁以下的成果完成人员为3255人次,占全部登记成果完成人总数的65.52%,中青年科技人员仍是科技创新的主体

(二)应用技术成果所占比例较高。2011年全省登记的500项科技成果中,软科学成果20项、基础理论成果61项、应用技术成果419项,分别占登记科技成果总数的4.00%12.20%83.80%,应用技术成果所占比例仍然较高,接近90%,具有地方科研的显著特点,反映出我省在应用技术领域具有较强的实力,但同时也反映出在软科学、基础理论研究方面投入不足,有待于进一步加强。

(三)农业、生物、医药科研区域优势明显。我省作为农业、中医药大省,在农业、生物、医药等研究领域具有较强的优势。2011年登记的应用技术成果分布在农业,生物、医药等高新技术领域的应用技术成果占登记的应用技术成果总数的76.47%,其中,仅农业就占37.94%,体现了较强的农业科技优势特色。

(四)原始创新意识和原始创新能力进一步提高。2011年全省登记的419项应用技术成果中,国外引进消化吸收创新成果、国内技术二次开发成果总计89项,仅占登记应用技术成果总数的21.24%,而原始性创新成果却为330项,占登记的应用技术成果总数的78.76%,原始创新意识和原始创新能力进一步提高。

(五)自选项目增多,社会科技投入明显增长。2011登记的500科技成果中,自选项目为90项,占登记成果总数的18.03%以政府部门投入为主体的状况已经改变,利用自有资金进行科研已成为社会科技投放的主体。

(六)科研层次有待进一步提升,成果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分类统计显示,2011年我省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和国际先进水平的成果分别为17项和46项,仅占应用技术成果总数的3.97%10.75%,这反映出我省科技成果水平提升的空间较大,科研层次有待进一步提升,成果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

 

WeChat 微信公众号
WeChat
Hotline 服务热线
Hotli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