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度北京市科技成果统计分析报告
2019年北京市的科技成果登记工作在各有关单位的大力支持下,有序推进。下面,将2019年登记的科技成果进行分析说明。
一、成果总量
2019年度,北京市共登记科技成果766项,总数保持稳定。其中,应用技术成果617项,占比80.55%;基础理论成果101项,占比13.19%;软科学成果48项,占比6.27%。
二、成果来源
2019年登记的科技成果中,国家科技计划315项,占比41.12%;部门计划88项,占比11.49%;地方计划87项,占比11.36%;部门、地方、民间基金35项,占比4.57%;国际合作和横向委托24项,占比3.13%;自选课题164项,占比21.41%。国家财政支持的各类计划项目以及自选课题是成果登记的主要来源。
三、成果评价方式
2019年科技成果评价方式主要以验收、鉴定为主。其中,鉴定项目158项,占比20.63%;验收项目365项,占比47.65%。另外,评审项目7项,行业准入项目11项,评估项目20项,机构评价项目56项,结题项目72项,知识产权授权77项。
全市登记的科技成果中共获得知识产权4238项,其中:发明专利数2848项,占总数的67.20%;实用新型专利数977项,占总数的23.05%;外观设计专利数128项,占总数的3.02%;软件著作权数174项,占总数的4.11%;其他111项,占总数的2.62%。已授权专利数共3182,制定标准数19。
四、成果完成人员
根据2019年度我市成果登记项目完成人员基本情况统计的数据显示,科技成果完成人员呈现以中青年为主体,高学历为主导的特点。
从文化程度来看,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人员共6764人次,占比97.68%,成为各类成果的主要完成人员,其中,硕士研究生共2457人次,占比35.48%;博士研究生共2708人次,占比39.10%。
从年龄结构来看,中青年科技人员为成果完成主力军,35岁以下的完成人共1743人次,占比25.17%,45岁以下的完成人共4574人次,占比66.05%。
五、成果应用行业
根据国民经济行业分类,2019年我市617项应用技术成果应用于卫生和社会工作114项,占比18.48%;应用于制造业79项,占比12.80%;应用于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78项,占比12.64%;应用于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59项,占比9.56%;其次,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55项、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51项、农、林、牧、渔业44项、采矿业42项、建筑业39项。另外,还应用于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等行业领域。
六、成果应用情况
在617项应用成果中,已得到产业化应用的成果399项,占比64.67%;小批量或小范围应用项目数173项,占比28.04%;试用项目数33项,占比5.35%;未应用项目数12项,占比1.94%。
微信公众号
服务热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