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关节炎、骨质疏松症、骨坏死为高发病率、高致残性、高经济负担的骨病。最新调查显示:我国骨关节炎患者达1.25亿,致残率达53%;40岁以上骨质疏松症发病率为24.6%,约有1.2亿患者;股骨头坏死作为高致残率的难治性疾病,若未经治疗,64%患者将在发病后两年内接受人工关节置换,可能给国家的医疗系统增加450亿左右的财政负担。这些骨与关节疾病是对实施健康中国战略的巨大挑战,也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重大民生问题。
    骨质疏松症、骨性关节炎属于老年退行性疾病,在中医传统医案中少有记载,激素性股骨头坏死在古籍中也无明确病名,因此,此类骨与关节疾病属于古代的少见病疑难病。随着社会的发展,医疗水平的提高,中国平均寿命的延长,这类骨病已属于常见病多发病,但在中医传统文献中缺乏相对准确的中医理论提法和相适应的系统中医理论,缺乏相关基础理论的指导。也缺乏相应理论指导下的与这类疾病密切相关的法则治法。
肾为先天之本,藏精主骨生髓,髓为奇恒之腑,髓者骨之充。膝骨关节炎、骨质疏松症和股骨头坏死等骨病在发生发展过程中存在共同的病理机制,即肾虚髓减骨枯。肾主骨是指导中医骨伤疾病临床诊治的重要理论基础,但缺乏对于肾-髓-骨之间的内在联系的系统研究。项目组对“肾主骨生髓”中“髓”与骨病的关系进行了长期研究,构建了髓系骨病的理论体系,形成了规范化临床治疗方案。
本项目在国家自然基金项目(30672702、81072820、81273770、81202710)、浙江省重大科技专项(2012C13017-2、2014C13G2120082)等资助下,历时21年,从理论、实验、临床等多方面构建“髓系骨病”理论体系和“肾髓同治”的治法创新:提出了髓系骨病的肾髓同治理念并阐释了生物学基础及内涵,为中医骨伤疾病临床诊治提供了新的方法及科学依据;创建了髓系骨病肾髓同治的治法及治则。形成了膝骨关节炎益肾调髓中药、富集血小板以及干细胞治疗三联方案,制定了系列诊疗规范及指南,成效明显。
项目研究成果已获得7项国家授权发明专利,发表学术论文312篇,其中SCI论文75篇,已在浙江、广州、上海等全国30多家三甲医院推广应用,有效地提高了“髓系骨病”的诊疗水平,为实施健康中国战略做出了积极贡献。
   
                       
           
              
      
     
                       
           
              
              
              
              
              
              
      
  
 			 
1.浙江中医药大学  2.杭州易文赛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1.童培建  2.金红婷  3.吴承亮  4.戴玲华  5.潘若浪  6.单乐天  7.肖鲁伟  
|  | 评价单位: | 中国民营科技促进会 | 报告编号: | 202101003007 | 评价日期: | 2021-03-24 | 
 
|  | 组织单位: | 中国民营科技促进会科技成果转化办公室 | 项目负责: | 雷智旺 | 成果管理: | 13681439210 | 
 
1.提供的资料齐全,符合评价要求。
2.项目主要创新点如下:
(1)提出了髓系骨病的肾髓同治理念并阐释了生物学基础及内涵,为中医骨伤疾病临床诊治提供了新的方法及科学依据。
(2)创建了髓系骨病肾髓同治的治法及治则。形成了膝骨关节炎益肾调髓中药、富集血小板以及干细胞治疗三联方案,制定了系列诊疗规范及指南,成效明显。
3.项目研究成果已在浙江、广州、上海等全国30多家三甲医院推广应用,产生了良好的效果。  
4.项目研究成果已获得7项国家授权发明专利,发表学术论文312篇,其中SCI论文75篇,产生了较好的学术影响。
评价委员会认为:项目形成的膝骨关节炎益肾调髓中药、富集血小板以及干细胞治疗三联方案,技术水平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同意通过科技成果评价。
					
| 姓名 | 工作单位 | 职称 | 从事专业 | 
    
| 叶祖光 | 中国中医科学院 | 正高 | 药理毒理 | 
| 刘建勋 | 西苑医院 | 正高 | 药理 | 
| 王学勇 | 北京中医药大学 | 正高 | 中药 | 
| 薛  延 | 北京积水潭医院骨研所 | 正高 | 骨科研究 | 
| 门国良 | 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工作办公室 | 正高 | 科技管理 | 
| 顾晓静 | 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 | 正高 | 科技管理 | 
| 周  迎 | 科技部火炬中心 | 正高 | 科技管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