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农业生产及居民生活污水排放大量的氨氮以及携带有较高浓度的苯酚等酚类物质,造成国内的湖泊河流等各类自然水体的富营养化现象十分严重,耗氧性有机物和氮磷营养盐含量居高不下,适用技术需求迫切。
目前,污水处理主要有物理、化学和生物处理三种方式。其中,生物处理法和微生物技术具有传统污水处理技术无法比拟的优势,其主要是充分发挥了微生物生长繁殖速度快的特点,以此有效去除污水中的各种污染物,从而达到高效净化污水的目的。与此同时,受成本、环境温度及技术差异化影响,其对自然水体中苯酚等酚类物质,以及重金属离子废水、养殖废水、含油废水及焦化废水等难降解有机物处理效果参差不齐。
优势生物菌种作为微生物污水处理技术的重要支撑,在提高自然水体中苯酚等酚类物质,以及重金属离子废水、养殖废水、含油废水、焦化废水等难降解有机物处理效果,降低污水处理成本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作用。因此,亟待开展优势生物菌种研发,进一步提升微生物技术处理环境污水的有效性。
针对上述问题,项目创新采用污水处理厂活性污泥为菌源,通过异养硝化富集培养基配方研发,经分离纯化、菌株鉴定和遗传树分析及过程控制,培育出柠檬酸杆菌种,实现了异养硝化、好氧反硝化功能,增强了菌种耐受性,满足了高浓度氨氮废水中苯酚等酚类物质高效降解需求;开发了基于自研菌种的污水协同处理成套工艺,以及多元生态平衡生物修复技术,通过菌种优化配置和组合应用,产生性能协同效应,提高了污水生物处理效率;研制了监测及自动控制等配套装置,提高了污水生物处理自动化水平。
项目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已获多项国家授权发明专利和软件著作权。项目自研菌种及污水协同处理技术已在东莞市长安镇三八河一体化污水处理、佛山市南海区解放水系水环境综合治理等项目得以成功应用,应用项目出水口水质经第三方检测,符合相关标准要求,应用前景广阔。
   
                       
   
     
                       
           
              
              
              
              
              
              
              
              
      
  
 
1.邱建贺  2.翁  雯  3.刘鸿藜  4.易旭超  5.王春莲  6.陈健辉  7.周国彪  8.温培壕  9.梁锡伟  
|  | 评价单位: | 中国民营科技促进会 | 报告编号: | 202301003076 | 评价日期: | 2023-12-21 | 
 
|  | 组织单位: | 中国民营科技促进会科技成果转化办公室 | 项目负责: | 雷智旺 | 成果管理: | 13681439210 | 
 
1.提供的资料齐全,符合评价要求。
2.项目主要创新点及特点如下:
(1)采用污水处理厂活性污泥为菌源,通过异养硝化富集培养基配方研发,经分离纯化、菌株鉴定和遗传树分析及过程控制,培育出柠檬酸杆菌种,实现了异养硝化、好氧反硝化功能,增强了菌种耐受性,满足了高浓度氨氮废水中苯酚等酚类物质高效降解需求。
(2)开发了基于自研菌种的污水协同处理成套工艺,以及多元生态平衡生物修复技术,通过菌种优化配置和组合应用,产生性能协同效应,提高了污水生物处理效率。
(3)研制了监测及自动控制等配套装置,提高了污水生物处理自动化水平。
3.项目自研菌种及污水协同处理技术已在东莞市长安镇三八河一体化污水处理、佛山市南海区解放水系水环境综合治理等项目得以成功应用,应用项目出水口水质经第三方检测,符合相关标准要求。
4.项目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已获多项国家授权发明专利和软件著作权。
评价委员会认为:项目基于自研菌种的污水协同处理技术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同意通过科技成果评价。
					
| 姓名 | 工作单位 | 职称 | 从事专业 | 
    
| 彭应登 | 国家城市环境污染控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正高 | 环境工程 | 
| 王为善 | 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 | 正高 | 菌株开发 | 
| 李安定 | 生态环境部环境发展中心 | 正高 | 环境保护 | 
| 孙家跃 | 中国化工学会 | 正高 | 生化技术 | 
| 周  迎 | 科技部火炬中心 | 正高 | 科技管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