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目前盐碱地总面积9913万公顷,约占全球盐碱地面积十分之一,主要分布在西北、东北、华北及滨海等地区。由于土壤、地下水、气候、生态环境等诸多因素的差异性,因此,盐碱地改良具有跨学科、多元化、因地制宜等特点。
土壤盐碱化是自然和人为因素影响下,盐分不断累积,土壤的溶液浓度和渗透压不断增大,作物出现吸水困难的“生理干旱”现象,根系生长受到影响,过高的渗透压会破坏细胞内叶绿体合成蛋白质的过程,使作物的抗逆性大幅下降,从而影响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目前,盐碱地主要采取工程、农艺改、化学、生物等改良措施:工程措施改良适用于中度、重度盐碱地,具有维持年限长久、工程措施见效快等特点,但投入人力、物力大;农艺改良措施治理效果显著,原理简单,容易接受,易推广。但季节性强,时效性短,其调控效果因自然条件不同而异;化学改良措施具有见效快、配方灵活多变、材料选择余地大、针对性强的优点,但其效果单一,持续时间短,成本高昂;生物改良措施虽成本低,但前期研发投入高,还未得到广泛推广应用。
项目基于盐碱地成分研究,创新采用V型斜面式排盐方式,通过中部下置过滤排盐管系统化结构设计,配套自研的土壤成岩技术,实现了盐碱地盐份洗脱、透气和阻返盐等功能。采用无害化的城乡有机废弃物和调理剂等对盐碱地进行土质改良,为植物生长创造了有利条件。
项目技术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已申请发明专利,并在企业实验基地初步应用,效果良好,应用前景广阔。
   
                       
   
     
                       
           
              
              
              
              
              
              
              
              
              
              
              
      
  
 
1.王福州  2.郄志红  3.蒋崇军  4.侯海斌  5.冯  云  6.宋广骞  7.刘  慧  8.刘茜雅  9.史俊廷  10.张为然  11.张  梦  12.王  婧  
|  | 评价单位: | 中国民营科技促进会 | 报告编号: | 202401003005 | 评价日期: | 2024-01-21 | 
 
|  | 组织单位: | 中国民营科技促进会科技成果转化办公室 | 项目负责: | 雷智旺 | 成果管理: | 13681439210 | 
 
1.提供的资料齐全,符合评价要求。
2.项目主要创新点及特点如下:
(1)采用V型斜面式排盐方式,通过中部下置过滤排盐管系统化结构设计,配套自研的土壤成岩技术,实现了盐碱地盐份洗脱、透气和阻返盐等功能。
(2)采用无害化的城乡有机废弃物和调理剂等对盐碱地进行土质改良,为植物生长创造了有利条件。
3.项目技术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已申请发明专利。
4.项目技术已在企业实验基地初步应用,效果良好。
评价委员会认为:项目在V型斜面式排盐工程设计及自主技术集成应用方面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同意通过科技成果评价。
					
| 姓名 | 工作单位 | 职称 | 从事专业 | 
    
| 韩布兴 | 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 | 院士 | 绿色化学 | 
| 彭应登 | 国家城市环境污染控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正高 | 环境工程 | 
| 张会金 |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 | 正高 | 植物研究 | 
| 杨晓松 | 矿冶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 正高 | 有色环保 | 
| 李安定 | 生态环境部环境发展中心 | 正高 | 环境保护 | 
| 孙家跃 | 中国化工学会新材料委员会 | 正高 | 功能材料 | 
| 周  迎 | 科技部火炬中心 | 正高 | 科技管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