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度湖南省科技成果统计分析报告
一、基本情况
2023年,我省科技成果登记工作稳步开展。科技成果统计范围共涵盖省内14个市州及有关企业、科研院所、医疗机构以及省直厅属有关单位。今年登记科技成果共完成911项,涉及成果完成人5489人次,登记科技成果共产生2245项知识产权,其中已授权专利1643项。科技成果经费累计投入115.81亿元,同比增长49.19%,进一步加大科技创新投入,激发科技自立自强活力。
(一)全省各市州成果登记分布情况
按照登记成果单位属地完成情况来看,成果数量排名前三的为长沙市、湘潭市和益阳市,三市登记的科技成果总数占总成果数的69.7%(见图1、表1)。
(二)登记成果总量
我省全年共登记科技成果911项,同比下降16.11%。近5年(2019年-2023年)登记的科技成果总量整体处于平稳发展阶段,2023年相比2019年增长了11.90%;中间有所波动,2020年登记成果出现下降情况。其中应用技术成果在我省科技成果中仍然占据绝对地位,登记数量为884项,占成果登记总数97.04%;软科学成果17项,占成果登记总数1.87%;基础理论10项,占成果登记总数1.10%。基础理论成果和应用技术成果数量较上年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长。(见表2,图2-1.2-2)
(三)知识产权产出
2023年,全省登记的911项科技成果共产出知识产权2245项,同比增长16.32%。其中,已授权专利1643项,同比增长33.90%(表3)。从知识产权类型来看,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和软件著作权为仍然占据重大比例,分别占知识产权总量的54.70%、29.53%和11.98%(图3)。外观设计专利数量显著增加,我省科技成果登记质量逐年提升。
(四)成果评价方式
科技成果评价方式主要以知识产权授权、机构评价和验收为主,第三方机构评价、验收项目、鉴定项目等其他方式为辅。2023年以知识产权授权方式完成成果数量644项,占比70.69%;机构评价成果项目数为160项,占比17.56%;项目验收成果数量为74项,占比8.12%;结题项目成果数量为5项,占比0.55%;鉴定项目数为13项,占比1.43%;评审项目数为3项,占比0.33%;行业准入数为2项,占比0.22%;评估项目数为4项,占比0.44%;其他项目数为6项,占比0.66%。(见图4、表4)。
(五)成果来源
科技成果以非财政支持的科技成果来源为主。各类科技成果来源中,来自国家科技计划、部门计划、地方计划、部门基金和地方基金等财政支持的科技成果152项,占登记成果总量的16.68%;来自民间基金、横向委托、自选和其他非财政支持的科技成果759项,占比83.32%,明显高于财政支持的科技成果数量。以自选课题登记的科技成果的数量居首位。各类科技成果来源中,自选课题登记科技成果数量远高于其他课题来源,占全省登记科技成果总量的77.83%;其次为地方计划,登记数量占全省登记科技成果总量的9.22%;部门计划和国家科技计划占比分别为4.06%和2.31%(图5,表5)。
(六)成果水平
2023年884项登记入库的应用技术成果按水平分类统计,整体或部分达到国际领先32项,占总成果数的3.51%;整体或部分达到国际先进水平56项,占总成果数的6.15%;整体或部分达到国内领先56项,占总成果数的6.15%;整体或部分达到国内先进水平23项,占总成果数的2.52%;其他水平的成果744项(在科技成果登记系统里未进行成果水平评价的项目均列入其他水平统计),占总成果数的81.67%(见图6,表6)。
(七)成果完成单位
1.单位属性
科技成果登记的第一完成单位主要集中在企业、大专院校和独立科研机构,企业为技术成果开发的主要力量。在2023年里登记的911项科技成果中,企业完成单位的登记成果数量749项,所占比例为82.22%;大专院校成果登记数为64项,占比为7.03%;独立科研机构成果登记数为30项,占比为3.29%;医疗机构登记的成果数为4项,占比为0.44%,其他单位登记的成果数为64项,占比为7.03%(见图7,表7)。
2.年龄结构
从年龄结构看,36-45岁科研人员仍然占据主力军的地位。2023年登记的911项科技成果完成人员中,35岁以下的科研人员为1485人次,占全部登记成果完成人总数的27.05%;36-45岁的科研人员为2321人次,占全部登记成果完成人总数的42.28%;46-55岁的科研人员为1029人次,占全部登记成果完成人总数的18.75%;56-65岁的科研人员为543人次,占全部登记成果完成人总数的9.89%;65岁以上的科研人员为111人次,占全部登记成果完成人总数的2.02%(见图8、表8)。
2023年近三年36-45岁层次的参与人员占比基本持平。根据统计结果,科研人员逐年增加,中青年科研人员为我省科技工作的中坚力量,形成与老中青相结合、中青年为骨干的人才结构的全方位参与模式,促进了科技成果项目完成与落实,提高了科技成果项目的多层次多元化的发展。
从学历构成看,大学本科以上学历的高层次人才成为成果研究的主体,2023年登记的911项科技成果中,86.15%的完成人员具有大学本科以上学历。科技成果完成人员中博士研究生学历为722人次,占比13.15%;硕士研究生学历为1571人次,占28.62%;大学本科学历为2436人次,占比44.38%,同比上升2.05%;大专学历为624人次,占比11.37%。从2023年参与完成人员整体的学历水平可以看出,近三年来本科及以上学历人才参与作为研究人员主体一直保持较高水平(见图9、表9)。
4.职称构成
从2023年科技成果参与人员的职称构成来看,具备中级职称以上的研究人员保持较高的比例,为成果完成人员主体。在2023年完成人员职称为中级及以上为3908人次,占总人数比例为71.20%,其中院士为6人次,占比0.11%;正高为803人次,占14.63%;副高997人次,占18.16%,中级为2102人次,占比38.29%。初级365人次,占比6.65%,其他职称参与人员1216人次,占比22.15%。
近三年成果完成人员中级职称以上人员占比均超过70%。2023年院士职称参与的成果人次比2022年多1人,正高职称、副高职称和中级职称参与人次与2022年基本持平。(见图10、表10)。
(八)经费投入
2023年登记成果的经费实际投入(包括国家、部门、地方、基金、自有、银行贷款、国外资金等各种渠道的投入)总额115.81亿元,比2022年增加38.24亿元。从科技成果研发经费投入里,可以看出企业与单位自有资金的投入仍是成果投入资金的最主要来源,投入总额为93.96亿元,占总投资额的81.13%。
财政资金投入(含基金)为7.43亿元,占比为6.42%,其中国家投入3.73亿元,占投资总额的3.22%;部门投入1.12亿元,占比1.04%;地方投入2.44亿元,占比2.11%;基金投入0.05亿元元,占比0.04%。银行贷款投入0.6亿万元, 占0.52%;其他方面的投入13.82亿元元,占11.93%。
2023年国家投入经费与部门投入经费较2022年有所增加,增加4.04亿元;2023年地方投入经费与2022年、2021年相比有所增长,较2022年相比增加1.28亿元(见图11、表11)。
二、科技成果的应用
(一)完成阶段
2023年,湖南省登记的应用技术类成果共884项,其中363项应用技术类成果处于成熟应用阶段,占总应用成果数41.06%;有145项应用技术成果属于中期阶段,占比16.40%;有376项成果属于初期阶段,占比42.53%。(见图12、表12)。
(二)应用状态
2023年登记的884项应用技术成果中,已应用的成果839项,占比94.91%,未应用成果45项,占5.09%。已应用的项目中,产业化应用项目数318项,占比35.97%,小批量或小范围应用项目数292项,占比33.03%,试用项目数229项,占比25.90%,无应用后停用项目(见表13)。
从应用效果来看,2023年湖南省登记的884项应用技术成果中,有690项填报了应用效果,其中有291项成果填补当前市场落后技术工艺、装备;有66项打破了国外垄断,成为有效的进口替代技术;有149项技术成果填补了国内技术领域的空缺,184项降低成本的技术(图13)。
(三)涉及领域分布情况
对2023年度应用技术成果的技术领域进行统计:属高新技术领域的应用技术成果共计702项,共分布在9个行业。涉及领域成果项目数最多的为先进制造业,成果总数为241项,占应用技术成果总数34.33%;电子信息领域成果133项,占比18.95%;新材料领域成果89项,占比12.68%;现代农业领域成果69项,占比9.83%;环境保护领域成果44项,占6.27%;生物医药和医疗器械领域成果96项,占比13.68%;新能源与节能19项,占2.71%;现代交通领域成果6项,占比0.85%;航空航天2项,占比0.28%;地球、空间与海洋3项,占比0.43%。可以看出我省先进制造、电子信息业、新材料、生物医药和医疗器械、现代农业的高新科技成果占据大部分,总占比为89.46%。(见图14,表14)。
(四)成果应用行业
2023年我省登记的884项应用技术科技成果应用行业共有15个,排名前五的行业成果数量为制造业487项,占比55.09%;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128项,占比14.48%;农、林、牧、渔业108项,占比12.22%;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40项,占比4.52%;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35项,占比3.96%(见表15)。从成果应用行业的占比来看,74.10%的成果应用领域为制造业领域,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和农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方面,符合我省优势行业领域。
应用技术成果中,未应用项目45项。各类型的科技成果未应用的原因主要集中成果目前还不具备应用或者转化条件,缺乏产业配套技术支持;没有足够的经费;对成果宣传推广力度不足;愿意转让技术、但自己进行转化或产业化有困难;缺乏后续转化应用的人才队伍,无合适的合作单位等因素。
(六)经济效益
根据对2023年登记的884项应用技术成果的统计,已产生经济效益项目数为523项,项目投入实际应用后,通过自我转化方式实现净利润105.15亿元,实交税金38.01亿元,出口创汇6.29亿元,节约资金3.62亿元(表16)。通过合作转化收入为100.51亿元,技术转让收入0.11亿元,技术许可收入0.16亿元。
微信公众号
服务热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