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度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科技成果统计分析报告
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以下简称“中国机械联”)科技成果登记范围覆盖机械工业领域通过科技成果鉴定(评价)的科技成果。为了提高登记成果的质量,中国机械联强化了科技成果认定方式,需通过经认可的第三方专业成果鉴定(评价)机构鉴定(评价)后方可在中国机械联进行成果登记。2023年,本着自愿登记的原则,中国机械联持续受理机械行业科技成果登记,具体总结分析如下:
一、成果概况
1.成果数量
  2023年,通过中国机械联登记的科技成果共82项,均为应用技术成果。从成果第一完成单位类型来看,大专院校登记12项,企业登记70项,成果产出以企业为主体,占比达85.4%。随着科技体制改革的深入,预计未来企业仍将是科技创新主体,创新能力将进一步增强。
2.成果完成人
2023年登记的科技成果共涉及完成人1675人,较上一年度有大幅增加。
从年龄构成看,36~45岁的中青年共有777人,占完成人总数的46.4%,为主要科研力量;小于35岁(含35岁)的成果完成人为433人,占比25.9%;46~55岁的成果完成人为338人,占比20.2%;56~65岁和65岁以上两个年龄段人员相对较少,共127人。
从学历构成看,拥有本科学历的成果完成人占据主体,为841人,占完成人总数的50.2%;硕士研究生440人,占比26.3%;博士研究生232人,占比13.9%;大专、中专和其他学历人员较少,占完成人总数的比例依次为8.2%、0.5%和1.0%。
从职称构成看,院士级完成人3人;正高级人员254人,占比15.2%;副高级人员502人,占比30.0%;中级人员585人,占比34.9%;另有初级职称人员164人,其它技术职称人员167人。
表1 成果完成人基本情况
| 成果完成人情况 | 单位:人次 | 合计 | 独立科研机构 | 大专院校 | 企业 | 其他 | |
| 文化 程度 | 博士研究生 | 232 | 
 | 95 | 137 | 
 | |
| 硕士研究生 | 440 | 
 | 47 | 393 | 
 | ||
| 本 科 | 841 | 
 | 42 | 799 | 
 | ||
| 大 专 | 137 | 
 | 5 | 132 | 
 | ||
| 中 专 | 9 | 
 | 
 | 9 | 
 | ||
| 其 他 | 16 | 
 | 1 | 15 | 
 | ||
| 年龄 结构 | 35岁以下(含35岁) | 433 | 
 | 59 | 374 | 
 | |
| 36—45岁 | 777 | 
 | 76 | 701 | 
 | ||
| 46—55岁 | 338 | 
 | 36 | 302 | 
 | ||
| 56—65岁 | 113 | 
 | 16 | 97 | 
 | ||
| 65岁以上 | 14 | 
 | 3 | 11 | 
 | ||
| 技术 职称 | 院士 | 3 | 
 | 1 | 2 | 
 | |
| 正高 | 254 | 
 | 45 | 209 | 
 | ||
| 副高 | 502 | 
 | 41 | 461 | 
 | ||
| 中级 | 585 | 
 | 37 | 548 | 
 | ||
| 初级 | 164 | 
 | 24 | 140 | 
 | ||
| 其他 | 167 | 
 | 42 | 125 | 
 | ||
3.知识产权
2023年登记的科技成果知识产权产出总数为1286件,较上一年度增加400余件。其中,发明专利811件,占知识产权产出总数的63.1%;实用新型专利428件,占比33.3%;外观设计专利14件,软件著作权23件;其他形式知识产权数为10项。上述专利中,已授权专利数为1098件。分单位类别来看,企业和大专院校的知识产权数分别为990项和296项;与上一年度企业和大专院校产出的发明专利数基本持平不同的是,今年企业产出的发明专利明显增多,为543件,是大专院校发明专利数(268件)的2倍;而企业产出的实用新型专利数为404件,明显高于大专院校的24件。
二、应用技术成果
1.成果来源
2023年登记的82项应用技术类科技成果中,企业自选课题较上一年度(9项)大幅增加,共40项,占比48.8%;来源于国家科技计划的成果有23项,占总成果数的28%,这其中,由企业承担的国家科技计划项目为15项,由大专院校承担的8项;来源于部门计划的成果4项,地方计划5项,横向委托5项,其他来源5项。
2.成果水平
82项应用技术类科技成果中,原始性创新成果数量最多,为54项,占比65.9%,其中由企业牵头完成的原始性创新成果数为45项;通过国外引进消化吸收创新12项,国内技术二次开发16项,在成果总量中所占比例分别为14.6%、19.5%。
从成果水平来看,国际领先项目19项,占比登记总数的23.2%;国际先进项目58项,占比登记总数的70.7%;国内领先项目3项;整体来看,国际高水平成果整体占比登记成果总数的9成以上。
表2 成果属性和水平分布
| 单位:项 | 合计 | 独立科研机构 | 大专院校 | 企业 | 其他 | |
| 成果 属性 | 原始性创新 | 54 | 
 | 9 | 45 | 
 | 
| 国外引进消化吸收创新 | 12 | 
 | 2 | 10 | 
 | |
| 国内技术 二次开发 | 16 | 
 | 1 | 15 | 
 | |
| 成 果 水 平 | 国际领先 | 19 | 
 | 3 | 16 | 
 | 
| 国际先进 | 58 | 
 | 8 | 50 | 
 | |
| 国内领先 | 3 | 
 | 1 | 2 | 
 | |
| 国内先进 | 
 | 
 | 
 | 
 | 
 | |
3.成果应用
2023年登记的应用技术类科技成果中,成果处于初期阶段8项、中期阶段9项、成熟应用阶段45项,成熟阶段的项目大多已投入产业化应用。从成果所属高新技术领域看,有45项成果属于先进制造领域,9项成果属于新能源与节能领域,2项成果属于核应用技术领域,另有生物医药与医疗器械领域和新材料领域成果各1项。从成果应用行业来看,主要应用于制造业,达62项,占登记成果总数的82.9%。整体来看,本年度登记的科技成果应用领域与上一年度相比更为集中,在实现落后技术的替代、替代进口、填补国内空白的同时降低了成本。
表3 成果应用情况
| 成果所处阶段 | 单位:项 | 合计 | 独立科研机构 | 大专院校 | 企业 | 其他 | 
| 初期阶段 | 8 | 
 | 1 | 7 | 
 | |
| 中期阶段 | 9 | 
 | 1 | 8 | 
 | |
| 成熟应用阶段 | 65 | 
 | 10 | 55 | 
 | |
| 所属高新技术领域 | 先进制造 | 45 | 
 | 6 | 39 | 
 | 
| 生物医药与医疗器械 | 1 | 
 | 1 | 
 | 
 | |
| 新材料 | 1 | 
 | 
 | 1 | 
 | |
| 新能源与节能 | 9 | 
 | 
 | 9 | 
 | |
| 核应用技术 | 2 | 
 | 1 | 1 | 
 | |
| 成 果 主 要 应 用 行 业 | 制造业 | 62 | 
 | 8 | 54 | 
 | 
| 电力、热力、 燃气及水生产和 供应业 | 17 | 
 | 3 | 14 | 
 | |
| 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 | 1 | 
 | 1 | 
 | 
 | |
| 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 | 2 | 
 | 
 | 2 | 
 | 
4.资金投入产出
2023年登记科技成果的经费实际投入额为445364万元。资金投入中地方投入占比最多,共166689万元,占比经费总额的37.4%;投入占比第二位的是自有资金投入,为152441万元,占比34.2%;第三位是国家投入,为95849万元,占比经费总额的21.5%;部门投入为3639万元,占比经费总额的0.8%;另有基金投入2300万元,占比0.5%;其他资金来源24446万元,占比5.5%。综合来看,国家财政资助共266177万元,占比经费总额的59.8%;非国家财政资助共179187万元,占比经费总额的40.2%。
本着自愿填写的原则,有24项成果填写了经济效益,其中自我转化收入达11916655万元,实现净利润652185万元,节约资金1206161万元,出口创汇12550万元,实交税金375481万元;合作转化收入大837234万元,其中企业牵头成果合作转化收入为836049万元,占比99.9%。
综上,由企业牵头完成的非计划项目占中国机械联登记项目的多数,取得鉴定证书或评价报告后同步申请登记对于这类型非计划项目是一个较为直接可及的通道。中国机械联作为地方科技成果登记工作的补充,将站在行业角度持续开展机械行业科技成果登记工作。
 微信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
         
     服务热线
            服务热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