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度西安市科技成果统计分析报告
(一)成果总量
2024年度西安市共登记科技成果16项。
(二)基本情况
登记成果中,验收项目7项,占全部成果的43%。登记成果中拥有知识产权数36项,其中发明专利22项,实用新型专利11项,软件著作权1项。已授权专利26项。其它1项。
(三)成果类别
登记成果中,应用技术类成果15项,占全部成果的93%;基础理论类成果1项,占全部成果的6%;软科学类成果0项,占全部成果的0%。
(四)科技成果登记来源
2023年登记的16项科技成果中,其中来源于国家科技计划项目1项、部门科技计划0项、地方科技计划98项、国家其他科技计划0项、地方基金10项、横向委托1项、自选1项、其它0项。国家重点新产品计划、国家软科学研究计划、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专项、科技基础性工作专项、国家野外科学研究观测台站、科研院所技术开发研究专项等均无成果登记。
(五)成果经费投入
2023年登记的科技成果累计总经费实际投入额为2650万元。其中,国家投入10万元,占总投入0.3%;部门投入0万元,占总投0%;地方投入521万元,占总投入19%;自有资金投入1558万元,占总投入58%;其他投入561万元,占总投入21%;无银行贷款投入、国外资金投入、基金投入。国家投入主要集中在大专院校、独立研究机构和其他;部门投入主要集中在大专院校和企业;地方投入主要集中在大专院校、企业、独立研究机构和医疗机构;基金投入主要集中在企业、大专院校和独立科研机构;自有资金主要集中在企业、大专院校、独立科研机构以及医疗机构;银行贷款主要集中在企业;其他主要集中在大专院校和独立科研机构。
(六)成果完成人员
2023年登记的科技成果涉及完成人86人次。
从文化程度来看,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人员共86人次,占比100%,成为各类成果的主要完成人员,其中,硕士研究生共26人次,占比30%;博士研究生共52人次,占比60%。
从年龄结构来看,中青年科技人员为成果完成主力军,66%的完成人在45岁以下,全部成果完成人员中46岁以上(含46岁)的科研人员占登记成果完成人总数的33%。
(七)成果应用行业分析
登记成果中,农、林、牧、渔业行业的成果0项;采矿业的成果0项;制造业的成果5项;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的成果0项;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的成果4项;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成果1项;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的成果0项;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的成果1项;建筑业的成果2项;卫生和社会工作的成果1项;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卫生和社会工作的成果1项;批发和零售业、金融业、公共管理等成果均无登记。
(八)成果应用情况分析
成果登记中,产业化应用项目数4项;小批量或小范围应用项目数7项;试用项目数3项;未应用项目数1项;未应用项目中因资金问题的成果1项;已转化项目数2项。
(九)经济效益情况分析
成果登记中,经济效益项目数3项,总收入2031万元,合作转化收入900万元,技术转让收入531万元,其中:知识产权转让收入531万元,技术作价投资收入0万元,其中,技术入股股权折价收入600万元。
我市将加强对科技成果登记、统计的组织管理,在成果管理及科技计划立项管理的结合方面寻求有效办法,进一步实现科技成果登记与管理的信息化,逐渐完善科技成果的评价方式,充分确立企业的知识产权创造主体地位,加快推进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知识产权的成果转化,为政府有关部门决策提供有效服务。
微信公众号
服务热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