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统计分析  >> 部门成果统计报告

2024年度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科技成果统计分析报告

     2024年度我局共登记14项科技成果,涉及2所大专院校、1家独立科研机构、10家企业和1个事业单位,成果完成人195人次。现将2024年度登记科技成果统计分析报告如下:

一、 科技成果登记的基本情况

(一)成果总量

按照成果登记要求,我们共受理142024年1月1日至12月31日)完成评价(验收)的科技成果登记申请。经审核,14项均符合国家科技成果登记有关要求,我们对其进行了登记本次登记科技成果涵盖粮食机械、储藏、食品、物流、信息等多个技术领域。其中,独立科研机构成果1项,占登记科技成果总数的7.1%;大专院校登记科技成果2项,占登记科技成果总数的14.3%;企业登记科技成果10项,占登记科技成果总数的71.4%。(见表1)

1 成果完成单位分布情况

独立科研机构

完成成果

大专院校

完成成果

企业

完成成果

其他单位

完成成果

数量

比例

数量

比例

数量

比例

数量

比例

1项

7.1%

2

14.3%

10

71.4%

1项

7.1%

(二)成果类别及来源

2024年度登记的14项科技成果属于应用技术成果占登记科技成果总数的100%(表2

2 成果类别分布情况

应用技术成果

基础理论成果

软科学成果

数量

比例

数量

比例

数量

比例

14

100%

0

0%

0

0%

(三)成果评价方式

2024年登记的科技成果评价方式以验收为主。鉴定项目7项,占登记科技成果总数的50%;机构评价数6项,42.9%;评估项目数1项,7.1%。(见表3)

3 成果评价方式分布情况

鉴定项目

验收项目

评估项目

机构评价

数量

比例

数量

比例

数量

比例

数量

比例

7

50%

0

0%

1

7.1%

6

42.9%

)知识产权获得情况

2024年度登记的14项科技成果中,共获得知识产权98项,其中专利92项,授权89项。独立科研机构获得知识产权数9项,占登记总数的9.2%;大专院校知识产权数4项,占登记总数的4.1%;企业获得相关专利共74项,占登记总数的75.5%。(表4

4 知识产权获得情况

 

独立科研机构

大专院校

企业

其他

合计

知识产权数

9

4

74

11

98

发明专利

6

3

15

2

26

实用新型专利

3

0

44

8

55

外观设计专利

0

0

11

0

11

软件著作权数

0

0

4

1

5

其他

0

1

0

0

1

已授权专利数

6

3

70

10

89

经费投入

在登记的科技成果中,涉及经费投入3732万元。其中,国拨资金916万元,占经费投入总量的24.5%;自资金1575万元,占经费投入总量的42.2%其他投入1241万元,占经费投入总量的33.3在投入的总经费中,独立科研机构、大专院校投入为744万元,占经费投入总量的19.9%;企业投入为2816万元,占经费投入总量的75.5%。(见表5

5 科研经费投入渠道分布情况

 

独立科研机构

大专院校

企业

其他

合计

经费实际投入额

200

544

2816

172

3732

国家投入

0

544

0

0

544

部门投入

200

0

0

0

200

地方投入

172

0

0

0

172

自有资金

0

0

1575

0

1575

其他

0

0

1241

0

1241

)科技成果完成人员情况

2024年度登记科技成果的项目所涉及科研人员共计195人次。从学历层次看,登记科技成果的完成人员中,有博士学历人员41人次,占登记人员总数的21.0%;有硕士学历的人员55人次,占登记总人数的28.2%;具有本科学历人员88人次,占登记总人数的45.1%;其他学历人员占登记总人数的5.6%。(表6

6 成果完成人文化程度分布情况

文化程度

人数

比例

独立科研机构

大专院校

企业

其他

博士研究生

41

21.0%

7

15

18

1

硕士研究生

55

28.2%

2

5

40

8

本科

88

45.1%

1

0

81

6

其他

11

5.6%

2

1

7

1

合计

195

-

12

21

146

16

从年龄结构看,登记科技成果的完成人员中,35周岁以下43人次,占登记人员总数的22.1%;36~45岁85人次,占登记人员总数的43.6%;46~55岁48人次,占登记人员总数的24.6%;56以上18人次,占登记人员总数的9.2%。(表7

7 成果完成人年龄结构情况

年龄结构

人数

比例

独立科研机构

大专院校

企业

其他

35岁以下

43

22.1%

3

6

31

3

36-45岁

85

43.6%

3

10

64

8

46-55岁

48

24.6%

4

2

40

2

56岁以上

18

9.2%

1

3

11

3

技术职称结构看,2024年度登记的科技成果完成人中,具有正高级职称的科研人员28人次,占登记人员总数的14.4%;具有副高级职称的科研人员85人次,占登记人员总数的43.6%;具有中级职称的研究人员72人次,占登记人员总数的36.9%;初级及以下职称的研究和工作人员10人次,占登记人员总数的5.1%,副高与中级职称成为科研成果实施的主体。(表8

8 成果完成人技术支撑分布情况

技术职称

人数

比例

独立科研机构

大专院校

企业

其他

正高

28

14.4%

2

7

17

2

副高

85

43.6%

7

4

71

3

中级

72

36.9%

3

7

52

10

初级及以下

10

5.1%

0

3

6

1

二、登记科技成果分析

(一)企业创新成果突出2024年度登记的科技成果中10项由企业作为第一完成单位,占登记总数的71.4%。其中,河北苹乐集团、中储粮成都储藏研究院有限公司、华信咨询设计院有限公司报送的成果均超过2项。这表明企业已成为创新成果登记的主体,业绩比较突出。

(二)企业自主创新意识强。从项目资助来源看,8项成果来源于企业自主立项项,占统计项目的57.1%4项来源于国家科技计划,2项来自部门计划。从投入资金量看,企业投入2816万元,占经费投入总量的75.5%。从专利主体看,以企业为主体授权的专利占比78.6%。近年来,以企业牵头产学研融合创新模式已成为主流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进一步突显。

(三)应用类技术成果突出登记的科技成果14项均属于应用技术成果反映粮食行业科技创新工作主要集中在应用技术领域,科研力量正在着力解决产业发展中面临的问题,对服务行业科技创新引导行业技术向产业转移提供了支撑。粮食科技创新领域正在逐步扩展,信息技术应用成果为行业发展提供积极支持。

(四)人员组成青年化。从成果完成人员情况分析来看,登记成果的完成人中,拥有研究生学历(含博士和硕士)研究人员占比50%左右,企业中的研究生学历研究人员占比39.7%。此外,科研工作者年龄分布较合理,其中80后科研人员逐渐成为研究主体,而且占比较大,多为副高与中级职称人员,这部分中青年科研人员成为科技创新的主要力量。同时,从35至55岁的研究人员分布情况看,具有一定年龄梯度,反映出行业科技创新可持续发展能力增强

三、成果登记管理工作有关建议

(一)优化科技成果登记指标体系。目前,科技成果转化效益是衡量科技成果应用情况的重要指标,能够直接反映出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方式、取得效益。随着科技不断发展进步,实际应用集成多项科技成果,单项科技成果的转化效益难以直接核算;有的科技成果社会效益突出,其转化也作为社会公益性成果服务粮食行业发展,目前统计指标不能显示此类型成果转化效益。针对上述情况,建议研提能够衡量不同类型科技成果转化应用的技术经济指标,既体现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情况,也明确科技成果应用产生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二)完善科技成果登记制度一是适时对《科技成果登记办法》进行宣讲,鼓励各单位报送自主研发科技成果扩大统计覆盖面为成果转化奠定坚实的基础。二是建议国家科技成果网每年将上年度各行业科技成果的情况汇总后反馈给行业主管部门,以便主管部门更加全面系统地了解本行业相关科技成果现状,有利于分类分专题进行科技成果宣传推广。三是建议科技成果网恢复年度工作会议制度,组织各相关部门科技司局单位开展集中的线下培训,密切联系相关工作人员,加强科技成果登记工作互学互鉴。

(三)促进行业科技成果转化。根据不同专业方向分别开展专题成果推介活动,促进成果向企业、基层一线转移转化,增强科技成果推广宣传成效结合已登记的科技成果,按技术领域编制专题科技成果宣传汇编材料,通过部门科技司局进行宣传推广,进一步拓展科技成果宣传范围。建议登记的科技成果按技术领域进行汇总,通过科技成果登记网或企业组织,结合科学普及工作,开展科技领域专题宣传,积极宣传科技成果登记工作,促进登记科技成果高效转化。

WeChat 微信公众号
WeChat
Hotline 服务热线
Hotline